(江苏省海门市能仁中学,226100)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学科。
初中生物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且以实验为基础(从实验中发现,用实验来验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生物教学不能再局限于学校的课堂上,这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而需要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通过课外拓展活动的开展,让学生
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将课堂知识迁移到生活实际中,进而体验过程、获得经验、掌握知识、发展智慧、丰富见识、提升思维、开发智力、提高素质、激发兴趣、完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突破教材的限制,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贴近学生的课外拓展活动。下面,笔者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初中生物课外拓展活动的类型。
一、观察型
生物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因此,教师设计课外拓展活动时,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总结规律和思考问题。
比如,教学《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时,笔者安排学生去固定的场所采集植被标本,然后用显微镜观察采集到的标本,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独立分析和小组讨论。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引导学生观察周围植被细胞的作用以及生长情况,并且查阅相关的资料,从而验证自己分析的结果和小组讨论的成果。这样的课外拓展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实验型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其发展离不开实验。生物教学中通过实验能让所学的知识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进而引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因此,教师设计课外拓展活动时,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生物对象展开实验,以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同时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总结规律和思考问题。
比如,教学《人的食物来自环境》时,笔者要求学生从生活环境中采集可能成为食物的植物,然后实验探究如何对采集到的植物进行改造,以使其转变成食物。学生的奇思妙想被很好地展现出来:有的学生通过生物(催熟)实验来让植物幼苗更快、更好地成长为常吃的食物;有的学生通过化学(检验)实验了解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及其含量。通过这样的实验过程,学生既锻炼了自己的操作水平和探究能力,
也提升了自己的认知深度。
三、培养型
观察型和实验型课外拓展活动一般只能让学生感受到静态的生命现象。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到动态的生命过程,我们可以设计培养型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实验室、教室、家庭中培育一些“小生命”。
比如,让学生制作小生态瓶,并将其放在教室里,每天观察、浇水。这样的课外拓展活动不仅能够美化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更加能够实现学生的种植(养殖)梦,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爱护,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喜爱。
四、调研型
社会生活中有很多能引起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将热点问题作为课外拓展活动的素材,能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充分体会生物学习的价值,提升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设计调研型课外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展开调查研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例谈初中生物课外拓展活动的类型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