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摘要:科技创新券政策评价是科技创新券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分析,构建了科技创新券的三级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Z市科技创新券实施情况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Z市科技创新券实施的总体情况为良;同时,表明该评价体系及模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未来科技创新券政策评价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科技创新券政策;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因子分析;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17.18.002
*基金项目:2016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创新券政策的评估及完善研究”(2016A070705064);2017年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训项目“科技创新券政策评估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湛江的调研”(pdjh2017b0245)
作者简介:胡思琪(1992-),女,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科技服务;张玉强(1978-),男,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公共政策、科技服务。
收稿日期:2017-07-17
0引言
科技创新券作为一项普惠型的需求侧投入政策,是针对企业等创新创业主体创新资源缺乏、创新动力不足,高校、科研机构等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为创新创业主体服务动力机制缺乏而由政府部门设计发行的一种权益凭证,专门用于企业等创新创业主体向高校、科研机构等科技创新服务机构购买科技创新服务,促进科技资源整合及产学研合作,进而推动企业等创新创业主体的科技创新。荷兰于2004年最早实行科技创新券,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推行科技创新券政策。
科技创新券的实践探索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从已有文献看,尽管有部分学者对科技创新券评价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是科技创新券的评价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当前有关科技创新券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①科技创新券评价的方向性研究。如张贵红等在分析发达国家及地区科技创新券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推行科技创新券应加强对其次生效应的成功评估,认为科技创新券最主要的评估指标为科技创新能力。②科技创新券评价的理论构建研究。如徐侠等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分析科技创新券生命周期及不同阶段的特点,构建科技创新券动态评估的综合模型。③科技创新券实践的定性评价研究。如徐侠等利用逻辑框架法对荷兰、奥地利、比利时等9个国家的科技创新券进行了评价及比较,得出科技创新券对产学研合作具有推动作用的结论。由此可见,有关科技创新券评价的研究,在评价标准上多以价值判断为主,事实分析为辅;评价方法上更多采取定性分析进行质化研究,鲜有文献对科技创新券进行定量评价,仅有个别国外学者进行了探索,代表性的是Hasan Bakhshi等应用随机选择控制组方法(RCT+),通过对使用及未使用曼彻斯特城区科技创新券的企业进行访谈,从而对该地区科技创新券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券对科技创新行为的短期影响显著,而对其长期影响不显著。因此,采取价值判断与事实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科技创新券评价指标及模型,选取Z市科技创新券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一方面,验证科技创新券评价指标及模型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另一方面,为Z市科技创新券的实施提供改进的政策建议。对科技创新券的有效评价及实施具有理论及实践的意义。
1研究设计
1.1科技创新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科技创新券政策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基于Z市的调查数据分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