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廖圣恺1,2,张凯1,2,李建成1,2,杨东昆1,2,刘畅1,2,徐涛1,2
[摘要]目的:探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在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中的构建方法及实践效果。方法:2014级口腔医学本科62名学生为实验班,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2013级口腔医学本科61名学生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通过分析考试成绩与自行编制调查问卷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评价2种考核评价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实验班学生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实验考核成绩及课程总成绩较对照班均明显提高(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各条调查项目持“肯定”意见的学生占88.7%~95.2%,均高于持“无所谓”及“否定”意见。结论:应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及综合素质,可在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临床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口腔颌面外科专业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育,医学;多元化考核评价;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考核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1-3]。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是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可为下一阶段学习提出可行的指导性意见;并可有效监控教学过程管理,改善教学时空相对分离的状况,能够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进一步深化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促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4-5]。目前,国内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其评价目的模糊、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片面,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与教学改革的深化,传统的评价方式明显阻碍了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不利于口腔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此,本研究以2014级口腔医学本科为试点,实行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考核改革,构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现作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以蚌埠医学院2013和2014级口腔医学本科学生123人为研究对象。2014级62名学生为实验班,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效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2013级61名学生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即期末理论考试(80%)+实验技能考核(20%)。2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学习基础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教材、教学大纲、基本内容、学时、教学进度均相同,并由同一组教师授课。
1.2方法
1.2.1多元化考核的评价模式(1)评价的性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效结合。(2)评价的目的: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促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3)评价主体: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4)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课堂表现、课堂提问、撰写综述、病例讨论、实验技能考核、闭卷测试等。(5)评价时机:贯穿教学全过程。(6)评价结果呈现方式:定量,测试分数;定性,导向→诊断→反馈→强化→激励→改进→长远发展。
1.2.2多元化考核评价监控体系(1)系部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2)督导专家、系部领导通过听课、网络访问、抽查资料等方式进行全程监控;(3)吸收学生参与方案的制定,并让学生通过评教等形式参与考核管理。
1.2.3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构成形成性评价(50%)=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5%)+学生互相评价(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团队精神)(5%)+课堂出勤与纪律(5%)+课堂病例讨论(5%)+撰写综述(5%)+书写实验报告(10%)+实验技能考核(15%);终结性评价(50%)=期末闭卷考试(50%),采用教考分离,按大纲要求,从题库中选取各类考题,形成A、B两份试卷,抽取其中一份试卷进行。各项考核指标均采用百分制,按照各自所占的比例折算计入总分。“综”=“形”+“终”,合计100分。
1.2.4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实施效果评价通过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评估实施效果。(1)学生评价: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口腔颌面外科学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实施效果调查问卷》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多元化考核评价的满意程度;并随机抽取30名学生进行访谈,听取学生对该评价方法的意见和建议。(2)教师评价:以同行、督导组专家、领导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同行教师旁听观摩、教学评议;督导专家与系部领导通过听课、教学质量评估检查、同教师及学生代表座谈等方式,提出建议和意见;教师自己的总结与反思。
1.3统计学方法采用t(或t')检验。
2结果
2.12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班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实验技能水平及课程总成绩均较对照班明显提高(P<0.01)(见表2)。
2.2问卷调查结果自编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问卷,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集中发放,匿名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62份,收回有效问卷6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0%。调查结果显示对各条调查项目持“肯定”意见的学生88.7%~95.2%,均高于持“无所谓”及“否定”意见的学生(见表3)。
2.3学生和教师对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看法和评价与学生座谈中了解到,大多数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客观公正地反映学习效果;学生普遍赞同增设的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课堂病例讨论、书写实验报告、撰写综述等考核指标使他们从以往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关注实践。授课的5名教师一致认为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比传统学习评定方法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和先进性,从课程的特点和定位出发,结合实际,突出了课程的专业性、实践性,加强了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及应用能力的考察,强化了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讨论
3.1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则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6-8]。基于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构建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9]。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习的促进者和协作者[10]。建立多元化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评价体系的核心要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3)教育评价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三种。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可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者,让学生在评价中进行自主知识建构,提高学习主动性[1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外科学中的应用构建与实践论文(共3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