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性伦理在医德生成中的作用(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德性伦理的主要代表麦金太尔是以共同体范式构建德性伦理学的,他认为任何想把一个人的生活视为一个整体、一个统一体——其品格为诸美德提供一个充分目的的当代尝试都会遇到两种不同的障碍,一种是社会的,一种是哲学的。社会的障碍源于现代性把每一个人的生活分割为各种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其自身的行为规范与模式。由此,工作与闲暇相互分离,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相互分离,团体的与个人的相互分离。由此,无论童年还是老年都已被扭曲而与人生的其他部分相互分离,结果变成不同的领域。这些分离造成个人经历的都是人生每一部分的特殊性而非人生的统一性。哲学的障碍在于以原子主义式思考人的行为并且基于简单成分去分析复杂的行为与交互行为,而忽视了各种特殊行为的特性是作为更大整体的部分而获得。同样,当个人与他所扮演的角色截然分离时,或者当个人生活的不同角色规定之间相互分离,以致生活只是一系列不连贯的事件,我们再也看不到人生的统一性[3]。
在麦金太尔看来,共同体是真正的实体,共同体既包括家族、家庭、氏族、部落、城镇、民族、王国,也包括渔业队、学校和实验室等等。个体既不能脱离共同体而存在,也不能脱离共同体来认识。个体是共同体的成员,占有某种确定的社会位置,个人的身份就是由他在共同体中的位置决定的。麦金太尔从历史传统、人生叙事的统一性和实践活动等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共同体主义德性伦理。首先,麦金太尔认为共同体历史文化传统是个体公民德性的产生土壤。从逻辑先在性讲,共同体的历史传统使个体具有共同体的成员资格,个体不能独立于共同体。自我的实现和德性的追求和达成不仅不能离开共同体,而且以共同体的历史传统为背景。麦金太尔认为,历史是唯一的一种获得德性的方式,通过个体实践活动恢复传统,在传统中寻求德性,德性其实就是传统的一部分,人们在传统中理解、继承和发展德性,唯有如此,个人生存的完满意义才能在延绵的历史传统中得到实现,德性才能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类社会历史得到明确的定义和表达。其次,麦金太尔认为一个个体人生叙事的统一性在于个体的德性。麦金太尔认为,个体自我存在于一种将出生、生活、死亡作为叙事开端、中间、结尾连接起来的叙事统一性中。但是,现代社会的组织化结构,个人生活被迫嵌入许多不同专业的领域,每个领域都用自己专业化的准则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这导致现代社会道德的破碎,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组织与个人相互对立,人们在各自个体生活的整体过程中思考和感受的只是生命中的特殊片断而不能形成统一的人生体验,作为道德主体的自我难以形成德性自我认同。在麦金太尔看来,在各种特定类型的活动中使人获得成功的品性只是职业技艺而不是美德,然而现代社会却误将这种技艺视为德性。显然,作为个体,人生叙事的统一性不只是表现在生物学意义的连续稳定,更重要的是这种统一性表现在社会人的德性内核的稳定统一上。第三,在德性共同体的论述中,麦金太尔把实践定义为由人们在既定共同体中互相交往发展而来的、追求内在目的的活动。借助亚里士多德把在实践中自身目的的追求定义为最高的善的理论,麦金太尔区分了实践内在与外在利益(即内在与外在善),外在利益是排他性、竞争性的,某人占有的所有物越多,剩给他人的就越少,内在利益就是实践活动本身的利益,实践活动本身的卓越过程就是其内在利益,实践活动内在利益的获得有益于参与实践的整个共同体。因为每一种实践都具有相应的内在利益,每一种实践都涉及相应的人际关系,而且大家对实践的目的和标准有着共同的期待和分享。实践与善具有内在统一性,公民德性成为获得实践内在利益的内在手段。在麦金太尔看来,德性规范是基于共同体中人们的社会关系,每一种实践都需要参与者之间的某种关系,实践是发生在身处社会共同体的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如果缺少德性、对外在利益的追求压倒一切,那么个体不仅得不到实践的内在利益,而且共同体还会丧失维系实践所需的人际关系。
麦金太尔认为共同体是真正的实体,个体的道德是从共同体中获得的。黑格尔认为实体就是主体,有自身的同一性。从这个角度看,分析医德的主体,必须考察医德的共同体含义。
三、医德多重逻辑主体的解析
医德,从最广义的意义上讲,是指医学专业活动的道德即医学伦理学和医务人员的道德,既包括道德规范也包括道德活动。医德的主体不是单单指医务人员。从共同体主义德性伦理的视角看,医德的逻辑主体包含五重所指。
第一,医学专业活动的道德即医学伦理学和医务人员的道德不是自我自在产生的,按照麦金太尔的共同体德性伦理理论,德性是从共同体中产生。从主体的一般层次讲,主体分为个人主体、群体主体、人类主体。所以,从广义的意义上医德产生于人类共同体,从这个意义上,这种医德的主体就是人的类主体,所有人类对于自然和人类自身造成的对人类伤害的关爱,就是医德最深沉的传统资源。从哲学讲,这是从古希腊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理念开始就把人的类主体明确提了出来,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原理》中对道德律的强调中再次提出:“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作是手段。”[4]这是从人的类主体所具有的人性品格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这种主体。从麦金太尔的人生叙事统一性的视角看,医德的这种关于人的类主体即人性品格,是这个人类共同体的统一性和相互理解的基础,没有这种基础,医德就会成为只有医学专业和医学专业从业人员的专属道德,那会导致医德与整个人类道德的相互分离,使医德成为一种无法通融的东西。所以,医德的人的类主体也是我们分析医德生成活动不可缺少的维度。
第二,医德逻辑主体的第二个层次是中华传统文化而形成的共同体。前述可知,麦金太尔认为共同体历史文化传统是个体德性的产生土壤。自我的实现和德性的追求和达成不仅不能离开共同体,而且以共同体的历史传统为背景。历史是唯一的一种获得德性的方式,德性是传统的一部分,个人生存的完满意义在历史传统中得到实现,德性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类社会历史得到明确的定义和表达。医务人员是中国人,在中华历史文化传统中产生、成长和接受教育,中华传统所形成的共同体也是医德形成和实践的逻辑主体。医德规范和医德活动的主体性都包含着中华传统历史文化,在这种共同体主体中医务人员个体人生意义才能得到实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论德性伦理在医德生成中的作用(2)在线全文阅读。
论德性伦理在医德生成中的作用(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