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佳,沙本才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摘要:近年来,出于“富民强滇”的需要,云南省积极鼓励云南籍毕业生出省就业,一时间“走出去”成为了毕业生就业的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本研究从地理环境、文化心理因素以及经济因素方面分析云南籍毕业生为何难于“走出去”的文化背景,进而提出促进云南籍毕业生“走出去”就业的方法,填补了在出省就业方面研究的缺失,从而有助于云南高校毕业生省外就业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以及后续就业指导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地得以实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走出去”;就业;文化背景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15)03-0074-04
收稿日期:2014-12-01修回日期:2014-12-31网络出版时间:2015-06-0220:22
作者简介:杨凡佳(1984—),女,云南石屏人,讲师,主要从事学生工作方面的研究。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50602.2022.019.html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of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20159(3):71-74http://xb.ynau.edu.cn
ISSN1004-390X;CN53-1044/SE-mail:ynndxbsk@qq.com
DOI:10.3969/j.issn.1004-390X(s).2015.03.014
近年来,出于“富民强滇”的需要,云南省积极鼓励云南籍毕业生出省就业,“走出去”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走出去”的理念是顺应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富民强滇为目的提出来的。具体途径即鼓励广大云南籍优秀青年人才出省就业创业,利用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优越条件服务人才发展,让青年人才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历练自己、发挥作用,更好地成长发展,从而凭借在外的云南籍优秀人才资源优势深化与省外、港澳台乃至世界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云南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无疑,“走出去”是一项放眼未来的长远“树人”计划,又是云南的“强省”之路。
对于云南高校来说,“走出去”意味着云南生源的毕业生要努力实现出省就业,到省外建功立业,为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此云南省决定从2013年起实施“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走出去’就业行动计划”,努力实现每年1万名云南籍应届高校毕业生走出去就业创业的计划任务[1]。出省就业理念的提出,给就业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同时也迎来新的机遇。挑战在于主观方面要让“家乡宝”观念严重的云南籍毕业生要树立出省就业的观念,客观方面我们要尽力开拓省外就业市场。出省就业的局面一旦形成,对于云南籍毕业生就业工作将会带来极大促进,同时也将带动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云南籍毕业生“走出去”就业的现实需要
(一)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长期以来居于全国中下水平。抛开历史、地缘等不可改变的因素,发挥人才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云南发展的当务之急,而仅仅依靠云南一己之力来培养人才、实现发展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云南的发展系于人才、系于新的观念和新的资源,富民强滇的现实需要呼唤着云南青年人才走出去,在实现自身发展梦想的同时反过来促进云南的发展。因此,毕业生走出去干事业是“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为了给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来良性的循环。
(二)云南当地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限
随着国家各项改革的深入开展,原本对毕业生有着极大吸引力的国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数量在逐渐减少,更多的毕业生面临着要做出其他选择,比如通过到企业就业、自主创业、三支一扶等途径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这对就业市场的开拓提出了新的要求[2]。
然而,云南本土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相对有限,无论是从就业观念主体或是就业单位客体来看,云南的就业市场相对于发达省份来说,都不是很成熟。一方面,与省外公务员、事业单位报考频受冷落、企业就业欣欣向荣的局面形成对比的是云南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停留在“铁饭碗”至上的阶段,就业观念亟待扭转;另一方面,基层对毕业生的需求日趋饱和本土企业又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致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出省就业的局面一旦形成,势必将冲击到云南籍毕业生相对落后的就业观念,带动就业的同时,也会给本土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云南籍毕业生就业结构相对单一
从云南籍毕业生的就业结构方面来看,他们的就业意愿和实际就业结果都普遍倾向于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就业结构比较单一。在我们对2014届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进行的《云南生源省外就业状况与意愿调查问卷》中,对于“如果正式就业,那么你在选择一份具体工作时的主要考虑因素”排第一位的是‘工作稳定性’,其次是“工作单位的性质”,另外在就业单位方面,“如果正式就业,你期望的就业单位类型”居然有70%以上的毕业生选择的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其次是“国有企业”和“大中型民营企业或私企”,分别有12%和10%,而对于很多毕业时仍未找到工作的云南籍毕业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多数会选择回家乡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村官等,可见云南籍毕业生对于“铁饭碗”的热衷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长此以往,云南生源的毕业生就业会陷入一种困境,一方面是本土企业招不到优质生源就业,另一方面是毕业生有业不就、就业质量不高,这不利于良性就业形势的形成,也会给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问题,现实的原因急需我们破解“走出去”的难题。
二、云南籍毕业生难于“走出去”的文化背景分析
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2013年是实施促进省外就业的开局之年,全校一共有4272名应届毕业生,有约75%的毕业生是云南本地生源,实际有135名云南籍毕业生出省就业,只占到了云南籍毕业生的约4.2%。为何云南籍高校毕业生省外就业的现状如此不容乐观呢?笔者试着从以下广义文化层面来进一步阐释和分析。
(一)地理环境方面
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理位置、气候等影响民族特性与社会性质;16世纪的法国思想家J.博丹主张地理环境决定着民族性格、国家形式和社会进步;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扩展到不同气候的特殊性对各民族生理、心理、气质、宗教信仰、政治制度起决定性作用,认为“气候王国才是一切王国的第一位”[3]。虽然这样的学说有夸大自然环境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之嫌疑,然而从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的角度来解读云南人的性格是不为过的,云南的人文特点、经济社会发展与其自然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云南籍毕业生出省就业文化背景分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