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析道德理论中的道德动机(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斯坎伦的理由观所强调的无人能有理由拒绝的理由区别于他人实际上愿意接受的理由,因此“对他人的可证明正当性”与他人实际上愿意接受的理由向他人证明你行为的正当性是不一样的,实际的一致意见并不能成为思考正当与不正当的基础,比如一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的财产造成各不相等的损失,损失较少的那部分人由于没有财产损失较大的那部分人严重,可能感到庆幸,但是损失较少的那部分人接受了你行为被证明是正当的这一事实,并不就是说这个人的行为在道德上是正当的。 
  四、对斯坎伦契约论中道德动机的进一步说明 
  一个行为是不正当的,不能够对他人进行可证明正当性的说服,我们就有了不去做这个行为的理由。当我们要去做这个行为时,他人可能无视你的行为的正当与不正当,也可能用这个理由对你的行为的正当性进行反驳。不管他人反对你的行为还是无视你的行为,只要去做这个行为,这个不正当的理由都始终存在,即其他人是可以有理由反对该行为的。 
  斯坎伦将他的契约论关于道德动机的论述称为“制裁模式”,做一个道德上的好人就要避免做一些不正当的行为。事实上有时会被一些具体的场景触动,比如说“某人正处于危险中”,“他需要有人帮助”,受一种责任感的驱使,如果说我们没有去做我们应当做或感到很想要做的事,那么这种对他人的可证明正当性的模式就会在心中产生。斯坎伦的契约论的形式与我们和他人的关系有关联,就像第一点中所讲,他人可以有理由反对你所做的事,不管他人有没有真的去反对。 
  我们都知道功利主义的行为标准是“全体相关人员的最大幸福”,最大幸福的标准作为一种道德理论,人们运用它,则符合道德价值标准;从道德之外来说,符合人们的价值标准。人们终其一生实现梦想,突破自我,发现快乐和幸福的宝贵,即使是那些没有把最大幸福作为人生的终极标准的人,也不否认快乐和幸福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尽管人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功利主义者,但是,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在对他们的行为道德性做理论解释时经常不得不搬出功利主义,不管他们是把功利主义中的“功利”一词用作通俗的字面意义上的功利还是正确地熟知功利主义是关于快乐和幸福的规范伦理学。功利主义在道德之内和道德之外均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应用价值,斯坎伦说功利主义在我们这个时代对道德动机做了重要实质性的说明。但是就功利主义来讲一个行为会增加总的幸福,却不能够推出或者保证行为是正当的。例如,某个小镇上发生了一件致使民众骚乱的犯罪案件,嫌疑人一直没有落网,民众示威并扬言如果警察在限定时间内还找不出罪犯,他们将发起暴动。警察长是一位忠实的功利主义者,他知道暴动发生后,镇上发生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但是他也知道短期内抓住嫌犯不太可能,而镇上恰好有一位无亲无故的流浪者,警察长知道那个犯罪案件与他无关,但一旦诬陷他,并对外宣称罪犯已经找到,就可以平息民众的骚乱,这是能够带来最好结果的选择。最后,警察长捏造证据,抓捕流浪汉,小镇回到从前的平静。这件事警察长的行动带来了最大的功利,但他惩罚了无辜者是不正当不道德的。 
  “做一个道德上的好人”这个事没有人不会推崇。康德说只有出于义务的行为才是一个有道德价值的人,合乎义务的行为只是你的行为恰巧符合一个道德人的标准。一个行为是不正当的,不去做这个行为在于存在一个道德上的理由。事实上人们不去做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往往由一些非道德的考虑所致,比如做一个道德上的好人,是考虑到做不道德的事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公众发现后的批评、事业的停滞、名誉受损,显然做一个道德上的好人符合自身的利益。“道德上的好人”作为生成的一个结果,考虑他的行为是出于义务还是合乎义务,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出准确的界定,甚至有时候显得没多少意义,一个道德上的好人往往不只是有一个正当的行为而是有许许多多的正当的行为才被称为有道德的人。人们经常把合乎义务的行为、非道德的行为当作行为的理由,但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应该首先被那些理由说服。斯坎伦关于“根据他人不能有理由拒绝的根据向他人证明你的行为是正当的”或许能够回应上述的顾虑,斯坎伦关于他契约论对道德动机的论述在道德之外来看也有一种实质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英]约翰·穆勒.功利主义[M].徐大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M].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0. 
  [4][美]托马斯·斯坎伦.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M].陈代东,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法]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M].陈红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浅析道德理论中的道德动机(2)在线全文阅读。

浅析道德理论中的道德动机(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yingyu/122810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