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 波 徐 军
摘 要:近年来,全社会密切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本文从国家政策环境、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自身素质和社会环境五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根据上述因素,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质量 影响因素
课?题:本文为2013年度浙江省教育厅课题《以提升就业质量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策略研究》(课题编号:Y201329536)、2012年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研究基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YXS10)的科研成果。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变化,已经成为整个社会面临的难题,为了实现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需要通过国家政策。高校的教学改革和就业工作的创新等方面,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问题,从而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目前高职教育主要还是以就业为导向,高校办学质量和就业工作的主要指标还是毕业生的就业率。但是就业率不能体现出就业“质”的高低,只能够反映就业“量”的大小,无法科学和全面地反映就业质量。因此,社会开始质疑一些高校公布的高就业率。张瑶祥认为高等教育发展不能够以就业率为指标衡量,高校应更加注重就业质量的提高。因此,本文就分析了影响就业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
2015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创历史新高的74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为了让本学校的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所有高职学校都在研究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效果。但随着就业率的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既要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探析,又要从内因和外因方面探究,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1)错误观念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同时还具有错误的就业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顺利就业以及合理就业,如有的高职院校学生为了面子才去找一份工作,而不是从自己的兴趣和技能出发。同时,高职院校毕业生受“先就业后择业”的错误观念引导,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时主要靠薪酬、福利和文化氛围,而不是从该单位的工作是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工作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从而使其就业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2)个人综合素质的影响。个人能力与素质可以从毕业生就业质量来体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对学校安排的实践活动不感兴趣,所以,动手能力也较弱,理论知识也不扎实,无法胜任很多自己喜欢的工作,从而影响就业质量。
2.政府因素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主要被国家政策所调控,很多就业政策都会影响到就业质量。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统招统分”到市场经济下的“双向选择”虽激发了就业的活力,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使高职院校大学生们有更多的自由择业机会,这也从积极的方面影响了毕业生就业质量。
3.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后能否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在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不能够很好地应用到工作中,还需要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这也会给毕业生自身造成压力,导致就业质量的降低。并且我国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有部分专业设置和学科结构的重叠,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
4.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随着高职院校毕业生逐年增加,“人才高消费”现象会经常出现。在求职时,经常会被要求签订一些不符合《劳动法》的合同,这导致了高职院校毕业生频繁“跳槽”,从而降低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5.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社会环境也会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那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地域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发展相对较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较高。反之,在生产力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经济环境就相对较差,劳动生产率也就相对较低,这就无法获得相对合理的薪酬,毕业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他们的就业质量也就不会很高。
二、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当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自我认知不是很清晰时,就很难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从而对就业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建立“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来提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1. 政府要发挥对大学生就业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以较好的政策来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比如“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和“大学生小额贷款”等,这些对大学生创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政府还应通过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基层选调生和支教等方式,让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基层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能够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
2.高校要从培养模式层面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高校要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交流,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拓展“3+1”企业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从而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政策为导向、以市场为准绳和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育人,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做中学”的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并通过校企合作渠道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对接,进而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
(2)高校要联合学生家长,开展以学生为本的就业指导。中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或“建议”,这种做法会对他们的自我认知与定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他们获得了一份家长或亲友们认为很不错的工作,但却不是这些高职院校大学生们所喜欢的和所擅长的,一旦这些大学生屈从于父母获得了一份工作,则他们在工作时很不舒心,对岗位的认同度就很低,从而影响就业质量。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和家庭建立家校联合机制,经常和家长沟通,向他们普及职业规划知识,让父母尽可能尊重孩子的选择,这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长远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的提升。
3.大学生要全面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以提升就业质量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研究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