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探析(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其次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则。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紧密联系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又一基本原则,也是它作为科学方法的又一基本原则。任何一种社会都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部分组成的。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为了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建立的,因而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改变了,上层建筑也要随着改变。马克思说:“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的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他还指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样,也是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对有关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对正确认识某一具体社会及其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变化,都具有指导作用。


  在分析和判定某一具体社会的性质时,不能以该社会的自我标榜或其某些政治文化特点为根据,而必须以该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结构为直接的客观的标准。在判明某一具体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的性质,说明该社会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政治法律制度而不是别样的政治法律制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意识形态,而不是别样的意识形态时,都不应以其自我宣扬和社会传统为根据,而必须以该社会的经济基础来说明。在说明某一具体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和发展方向时,也不能从领导人的个人品格和人心的变化为根据,而必须从经济基础的变化来说明。


  另外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则。历史唯物主义同历史唯心主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是用人们的思想、意识说明社会存在,而是用社会存在说明社会意识。它从纷繁庞杂的社会现象中找到物质资料生产这一对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根本意义的现象,创立社会生产方式的概念,说明社会生产方式在本质上也同自然界的物质形态一样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性现象,是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而人们的社会意识,则是为这种社会存在所决定的,是第二性的。这就将唯心主义驱逐出了社会历史领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在实际内容上是基本重合的,前者是为后者所包括的。但是,两者提出的角度是不同的。为了更深刻地说明社会意识的本质和作用,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为一个方法论原则提出来是完全必要的。


  我们在考察各种社会意识形式或某种具体的社会意识时,不能用社会意识自身来说明,而必须用社会存在来说明。历史上出现的一切道德规范和理论观点,一切文学艺术,只有理解了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理解了物质生活的基础的生产方式,并从这些物质条件中引伸出来,才能得到正确合理的说明。由于政治和社会思想文化是互相作用的,因而有些社会意识不仅是经济关系的反映,也是政治关系的反映,这是考察社会意识时需要注意的。但由于政治也是经济决定的,所以归根到底还是经济关系的反映。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都有其相对独立发展的历史,有着其特殊的发展规律。它们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任何理论观点、文学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要以继承前人所提供的思想资料为不可缺少的条件,忽略了这一点,就不能对它们做出完全地合理地说明,也不能说明为什么每一民族文化何以都有自己的特点。


  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的方法论原则,对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指导作用。其并没有过时,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的发展并没有推翻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否定它的方法论意义是没有根据的。但是,在具体运用这些方法论原则时,又要防止简单化,不能把它们当作一把万能的钥匙,随意套在所研究的社会历史现象之上。


  三、结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为此,我们在研究社会科学问题、面对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时,要沿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才能对社会历史做出全面和科学的解释,确定出更合理的研究方法,使得该方法论体系构建得更为完善,并能够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时,使研究结果变得更为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 [法]列维·布留尔, 著. 丁 由, 译. 原始思维[M]. 北京: 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1981:5. 

  [2] [法]圣西门. 何清新, 译. 圣西门选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2:126. 

  [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2,39:406. 

  [4]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2,3:60. 

  [5]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2,4:240. 

  [6]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2:82. 

  [7] 杨春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作者简介】谢珍珍(1992—),女,贵州遵义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探析(3)在线全文阅读。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探析(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yingyu/122803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