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探析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刘惠芳(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以工作实践为基础,论述了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相关途径。提出高校就业指导应了解毕业生就业心理特点,转变职业指导部门职能;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进行全程化,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和收集提供就业信息,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毕业生就业指导有效性

如果从严格的理论定义上来说,就业指导就是由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帮助择业者确定职业方向、选择职业、准备就业,并谋求职业发展的咨询指导过程。就业指导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实现“人职”匹配,对学校而言即把毕业生推向最合适的工作岗位[1]。

近年来,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就业形势目益严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为凸显。许多高校都设立就业指导中心机构或人才市场服务场所,就业指导人员咨询和职业指导课教师授课,以及开设就业讲座、招聘会等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地帮助毕业生就业。但仍然存在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好工作的情况。是什么出现了问题呢?如何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与有效性,成了高校职业指导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了解毕业生就业心理特点袁转变职业指导部门职能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

1.1 当代90 后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特点要指导毕业生就业,首先要了解毕业生的特点以及就业需求,才能真正帮助指导。然而许多就业指导人员并不完了解现在当代90 后毕业生的特点,以他们自我的认知来引导他们的想法,往往针对性与有效性不强,指导的对象满意度不高。现“90 后”大学生的个性上印刻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思想解放、积极上进、求真务实、敢说敢干、独立负责,同时他们自我意识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功利心也强。因此了解“90”后毕业生就业观和就业心理特点,是提高针对性与有效性的前提。

一是求职目标更理性,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一代90后大学生们对高薪似乎并不感冒,求舒适,求长远发展的意愿比较明显。在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下,90 后更倾向于先找一份能保证生活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流动,最终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这说明90 后已逐步接受了“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也解释了大学生频烦跳槽的现象。大部分90 后不再强求留在北上广等大城市,愿意回到家乡发展,觉得在家乡会得到更好的机会,也更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充分体现了90 后就业观的理性和务实[2]。二是职业发展有主见、就业更具创新精神。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规划,对自己的发展有要求。如果企业提供的岗位不满意就继续找下去。因此,“有岗不就”的比例明显攀升。三是工作性质趋党政,就业意向重稳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90 后”大学生在衣食无忧的家庭中长大,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了他们的生理需求,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更能带来安全感、归属感、尊重感和自我实现感。因此,“90 后”大学生更倾向于工作相对稳定、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企事业单位。四是求职渠道信息化,社会化网络首当先。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90 成长起来的,他们获取信息快捷、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所以“90 后”大学生更善于运用网络求职,获取就业信息,如微信、微博、QQ 群、飞信、博客、人人网、校园网、邮件等,通过人与人的信息传递及时了解就业信息,高效便捷[3]。

1.2 转变就业指导部门职能我国各高校都设有就业指导相关部门,目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主要职能具有明显行政管理色彩。笔者查阅多所大学主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职责,内容包括6-13 项不等,主要为研究就业政策、制订计划、就业系统上报、组织招聘会、上好就业指导课等工作。但基本工作重点排序为:就业管理———就业服务———就业指导———就业研究。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点像就业中介服务机构,其指导工作具有明显季节性和临时性,仅在最后一学期或一学年集中突击开展工作。受指导学生仅能掌握少量就业信息和就业程序常识,对就业方向确定、就业意识增强、科学进行职业规划等起不到实质性帮助作用。

因此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必须从就业指导中心职能转变开始。要对就业指导中心进行准确定位,定位为大学生就业研究机构利用就业平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管理服务。因此,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重点排序转变为:就业研究———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就业管理。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服务对象不再是毕业生而是全部大学生;工作重点不再是行政管理而是就业研究和职业指导;工作季节性和临时性被工作一贯性和持续性所替代从而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提高打下坚实基础[4]。

2 加大经费投入袁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是提高有效性的基本保障

2.1 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经费投入各高校对就业工作都投入了一定的经费,就业指导中心根据学年度的学生就业工作需要,编制年度预算。广东省也出台了相应的办法:对于三支一扶的毕业生要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对企业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岗前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可按每人每月200 元的标准给予不超过3 个月的岗前培训额外补助和每人300 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额外补助;对于大学生毕业后创业的给予一定的贷款等多项措施。(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粤府办[2009]34 号])然而,在就业指导方面,高校缺的不是就业的领导机构,而缺的是就业指导办法,就业经费的真正落实。许多高校缺少经费,无法购买测评软件,无法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个人信息测评。学校职业指导咨询室,条件不完善,硬件设施跟不上,实施职业指导难度加大。在职业指导课程建设方面缺少投入,导致职业指导课程建设人才匮乏、经费不足,很多工作开展不起来,很多活动无法进行,导致职业指导课程建设很难有效地推进。

2.2 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专门化、专家化建设非常薄弱。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人手少,专业化程度低,就业指导能力有待加强。我国高校经过几年的努力,就业指导专职人员虽已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学校达不到我国教育部所规定的1:500 的师生比要求。许多高校在校生过万人,除就业指导中心5、6 名工作人员外,其他就业人员完全由辅导员兼任,只能完成就业指导课的任务和少数学生的就业指导。要想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就必须配备足量的就业指导专职人员队伍,走专业化、专门化、专家化的建设道路。首先要鼓励广大老师和辅导员队伍,参加职业指导资格培训,获取相应的证书。定期开展就业指导人员研讨和培训班,分批选派人员参加全国性的就业指导研讨班,以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心理学、语言文字能力、社会交际协调能力、招聘会展的组织能力等的培训。其次定期选派专门人员来校作专题讲座,加强就业指导人员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有关数据库分析与管理的技术和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最后以高校所在地为主,面向全国建立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库,根据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安排,聘请专家作各具特色的专题报告,培养本校就业指导队伍向专家化迈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探析在线全文阅读。

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yingyu/122802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