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指的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所学专业的理论与实践.财经类专业能力培养主要通过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来培养.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如数学、统计、会计、金融、财税、经济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学校要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合理配备教学资源,使学生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专业是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选择之一,要对选择的专业有明确认识.许多刚入校的大一新生对自己的专业认识模糊,没有考虑到将要学的专业自己是不是真的感兴趣,这个专业未来发展方向和就业情况怎样,所选专业带有一定盲目性.所以,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专业教育要受到足够的重视,安排职业声望高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使学生从开始就对所学专业有基本的认识.专业理论知识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获得,教师在专业课学教学中,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专业实践主要通过图书馆、实验室、课外学术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等途径,在参与中学生不但能发挥专业特长,还有助于学生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另外还要让学生走出去,围绕所学专业参加社会实践调研,利用好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做兼职锻炼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财经类行业的专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越来越严格,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国际商务师资格证书、保险代理人从业资格证书等,在校期间要尽量考取一些证书,以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3.2 培养职业认知能力
职业认知能力是在求职之前大学生正确进行职业定位和生涯规划的能力.职业认知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正确定位自我的能力和正确进行生涯规划的能力.正确定位自我要求大学生深入探索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求职活动,最终优化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6]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对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未进行分析和定位,更无从谈起对未来职业的发展和规划,在就业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这种现象影响到充分就业,另外也很难达到人职匹配,影响人才资源合理配制,甚至某种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制约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职业认知能力涉及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不同的学科领域,是一项综合能力.学校要利用公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帮助学生对自我和对职业世界的认识和探索,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课程,真正发挥好其在培养学生职业认知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3.3 培养求职能力
求职能力指的是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的能力.求职能力是就业能力的直接体现.求职能力本身有很多层次,概括的说,可以分解为信息收集能力、职业定位能力、自主决策与机遇把握能力、表达与自我推销能力等.[6]求职能力也是一项综合能力,也是就业力的核心能力.求职能力的培养从贯穿于大学生涯的始终,通过课程、课外实践等途径锻炼习得,也是通用职业能力、职业认知能力的具体体现.
课程设置方面,发挥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面试、求职技能等给予有针对性地指导,使这门课程真正有效果,对提升学生求职能力有帮助.但从目前情况看,这门课程的开设并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是重视程度不够.专门从事大学生就业与职业规划方向研究的教师较少,而多数都是从事其他课程教学的教师兼教这两门课程,许多教师都是在为完成任务,没有对课程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教学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佳.其次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缺乏实践性.这两门课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在具体教学中更多的是讲授法,实践性不强.所以,应加强实践环节,举办模拟招聘会、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等课外实践活动,获取就业信息,提高学生求职技能.
在校外实践方面,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搞好校企合作,努力拓展校外资源,为学生创造创造实践机会.财经类人才需求比较重视实践经验,在接收学生实习条件较为成熟的单位建立一批就业实习基地,可以保证学生长期、稳定、高效的教学实习的开展.通过校企联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客观认识评价自己,认识该行业的人才需求规格,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实习中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道德都能得到较好地锻炼.
3.4 培养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
适应能力是大学生保持工作、立足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就业能力的核心.适应能力指的是适应岗位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适应岗位的前提是基本工作能力的存在,而基本工作能力涵盖了环境适应能力、专业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扩展技能的学习和运用能力等层面.[6]适应能力的培养贯彻于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学生在搞好专业应用能力基础上,要能够适应社会、适应环境,注重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发展能力是是谋求职业发展需要的能力.发展是劳动者职业生涯的生命所在.培养发展能力的关键是保持终身学习和创新.终身学习能力能够确保大学生在知识经济时代顺利生存并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随着知识更新和老化的速度加快,终身学习理念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主流,它也是衡量个人与企业保持同步性的重要指标.大学毕业绝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创新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具备创新能力才能更有竞争力.财经类学生因具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创业方面具有经济学理论知识方面的优势.大学期间重视创新创业课程开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认识创业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现在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给予政策上和资金上的扶持,比如提供小额贷款、减免行政审批手续、免费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等多项优惠政策.
就业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在培养就业能力途径方面虽然各有侧重,但在实施中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财经类院校要抓住专业特色优势,提供优质教育,在培养就业力方面给予更多关切.学生要利用好学校教育资源,锻炼完善自己,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就业力.
——————————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http://www.eol.cn/zhiye_redian_4661/20060323/t20060 323_33269.shtml,中青在线,2001-4-25.
〔2〕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EB∕OL]http://www.mycos.com.cn.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提升财经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力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