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论庄子人生观及其现实意义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摘要:庄子是我国战国时代的思想巨匠,也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作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博大精深,为中国传统文化保留了许多宝贵财富。庄子人生观有着独特的内容,他的人生哲学建立在“道”的范畴之上,从以“道”为根本的宇宙本体论出发,从精神追求、处世心态、生死观念等不同方面探讨对人生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他顺应自然的人生理想,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逍遥而游的人生境界无不显现出独树一帜的历史光彩与当代参考价值。探讨庄子人生哲学,深入挖掘研究庄子人生观思想,对我们全面认识和正确评价庄子思想,构建现代价值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精神追求;顺应自然;逍遥;淡泊


  1庄子人生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庄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政治动荡不安、社会秩序混乱,不同文化也开始融合。作为最高王权象征的周朝王室开始衰落,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幌子,你争我夺,弱肉强食,导致战争频繁,造成大量民众的伤亡。各诸侯国在争霸同时,横征暴敛,滥施刑罚[1]作为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最高原则的周礼也逐渐崩溃。传统价值观念与社会变革之间的激烈冲突,持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不断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世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都在社会变革中不断变化。


  2庄子面对人生困境的思考


  庄子通过自身人生经历的体验和思考,努力探寻着人生苦难的本质原因。他认为人生所经历的一切痛苦,都来自于自身贪婪的欲望和人生的各种界限的制约。因此,庄子想极力去挣脱一切外物的束缚,追求精神上完全自由的人生。


  2.1自然的生与死


  人既然有生,就会有死,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摆脱宿命。面对生与死的困惑,庄子从生命的产生和死亡这两个方面来思考,他认为作为自然万物之一的人,生命都是以“气”的形式存在于自然,气聚则有生命,气散则意味死亡,生与死始终是相伴相生的,死亡则是新生的开始。人的生与死都是自然之道,是自然赋予了我们身体和生命,让我们的精神和灵魂有所寄托,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统一的,并不存在生与死的界限。在庄子眼里,生与死并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人们应该用相同的态度来对待生与死,应该摆脱生与死给带我们的悲痛和恐惧。


  2.2现实的命运与时运


  在庄子的人生观里,他认为人的一生必然会受到各种现实的制约,这种制约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命运。不论是生与死,还是穷贫与腾达都是世间事物的正常变化,也包含着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既然人无法摆脱的命运的束缚也无法抗拒命运的安排,那么人的生死变化也就是不可避免。另一个是时运。人们所生活的社会,制约和限制着人自身本性的发挥,也是构成人生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自然之道没有起点和终点,而世间万物却有着生与死的变化,自然的法则在不断变化着,没有固定不变的态势,是不足于依赖的3]。


  面对社会现实社会中命运和时运的限制,庄子认为,人们必须听命于自然的命运和时运。人们必须遵循着自然规律,时刻保持着内心的平静,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做到安心于时运,做到宠辱不惊,才能挣脱思想的枷锁,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3自身的人心与物欲


  庄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本真之心,但由于受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人们便逐渐有了一己之私、一己之情、一己之成见,这些私心一旦形成于心中,便牢不可破,难以根除。人心中的悲伤的情绪以及对物质的欲望都是先天的本性,并不会因为所处的环境改变而改变。人们对物质贪婪的欲望也不是人所能避免的,是人内心最真的本性[4]。追求欲念、欢喜这些身外之物,这都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禀性[5]。面对自身人心与物欲的制约,庄子认为人应该摆脱欲望的限制,积极顺应自然规律,让自己不被外物所羁绊,做到逍遥自在的生活。


  3庄子人生观的表现形式


  面对来自人生的种种困惑与限制,庄子重点从“道”的角度去探究人的精神生命,并且提出了超脱人生的方法,即追求精神上的超脱,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了解自然万物的本质和规律,以一种淡泊、超脱的态度去对待人生。


  3.1顺应自然


  在庄子的人生观看来,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自然不变的客观存在,我们人类本身的形体是大自然所赋予的,然而一个只有形体的我们是不能够有所行为的,当自然赋予我们的形体以“气”,我们才有了具有意识形态的行为。


  庄子道家思想就包含着自然之道,他的思想里所谓的“自然”也包含着自由的内涵。在庄子思想观念里,经常使用“自然”来反面衬托“人为”,如“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和“无为而才自然矣”等。庄子人生观里所谓的自然境界就是顺应自然,这也便是庄子“逍遥游”中的虚无境界。庄子顺应自然的人生观是“外化于心而内不化”,他对绝对自由的追求,并没有受外部变化万千的物质世界的束缚,而是内心一直有所坚持。他在《养生主》中讲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为人处世的态度,让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去顺应自然之道,而不去顾及世人的眼光和世俗的法则。


  3.2淡泊名利


  莊子一生都把功名利禄看的非常淡,没有去追求那些身外之物。一天,当楚王命令两人来请庄子到楚国议事时,庄子却仍然持杆而不顾,并且说:“我只愿意做一只在泥水中自由快乐的龟,而不愿意做一只被高高供奉于高堂上的龟”。庄子把功名利禄看作是身外之物,认为那些身外之物都是对他“逍遥游”的限制。他认为,只有当一个人的学识修养达到变化莫测的境界时,就像有道德学识的圣人无意于功名那样,无求于功名利禄。在庄子的人生观里,他把埋名隐功当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境界,并将那些能够为老百姓谋福利的事情当做自身生命的追求和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把它当做获取功名利禄的工具,这也充分展现了庄子轻名誉贱利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8]。


  3.3逍遥而游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浅论庄子人生观及其现实意义在线全文阅读。

浅论庄子人生观及其现实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yingyu/122800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