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地方高师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3 社会的原因

(1)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时间差

从整体来看,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及战略性结构调整时期,由此带动各行业都处于调整阶段,其中包括信息产业及软件业.但是高校对人才培养有一定周期,特别是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在各行业中是最快的.高校在接到市场新的需求信号后,根本来不及培养与之完全相适应的人才.近几年开设计算机专业的高校骤增,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行业产业提供的技术岗位本身就存在总量不足问题,再面对大量不符合市场需求的毕业生,结果就造成计算机专业人才就业率的大幅下降.

(2)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此,构建一个完善高效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安徽省目前基本上所有高校都相继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存在许多不足.首先,就业指导课的质量令人担忧.安徽省高校从事就业指导教育的教师多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和行政管理的人员,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在授课过程中多是照本宣科,与现实脱节.这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就业指导课的授课效果.其次,就业指导课教学安排的课时少.据统计,目前安徽省高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学时分配来看,低的为10个学时,高的为24个学时,其中理论课占80%~90%,实践课仅占10%~20%,课时量的不足加上缺乏实践性,致使就业指导课并未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提升我国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目前我国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强,在提升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形势非常不容乐观.这些问题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我国的国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必须积极地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进我国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对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有着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是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

3.1 政府:完善相关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工作

(1)加大信息产业发展力度,制定和落实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

政府要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制定明确产业发展战略,在税收、贷款和投资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积极扶持信息产业的发展.政府需要大力支持软件业的发展,将软件出口业列为国家的特殊发展对象,可以为软件科技园区量身定制发展规划.

(2)切实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政府应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一要健全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加快人才市场的信息化建设,强化人才市场公共服务功能,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政策咨询、就业推荐、人事代理等服务.二要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设.政府与学生个体和高校不同,它掌握人才需求最全面的信息,因此政府应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市场信息和就业政策支持,健全就业信息网络,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监测预警系统和对就业市场的预测系统,对我国经济现状及走势,对就业态势做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作为制定就业政策和就业指导的必要依据.

3.2 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和加强实践教学

如前所述,解决大学生就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积极促进,大力配合,多措并举,多管齐下.

(1)面向社会需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多层次人才培养规格

对地方高师院校而言,要想促进该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首先要深入转变观念,促使学生社会职业选择的多元化.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师范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结构单一化的状况,不但要培养素质过硬、职业技能高的教师,而且要为学生成为其他职业类型的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毕业生不但能在教育领域内实现就业,而且还能将其它企事业单位作为就业的主渠道.这是提高地方高师院校计算机专业就业率的关键.

(2)创新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创新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多样化的关键.学校应结合学科整体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要求,本着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原则,构建和优化整个学科核心课程体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注重课程之间的融通和衔接,确保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和科学的知识结构,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一门课程,在保证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广度、深度、侧重点、学时等都应有所不同,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学校应定期修订培养方案,同时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紧跟专业技术发展的前沿,及时将科研成果、教改成果、校企合作的成果引进教材,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本专业领域的主流技术和前沿成果.

(3)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建立适应创新教育的实践平台

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按照实践能力培养的客观规律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建立适应创新教育的实践平台.

第一,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在新的培养计划中将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并行设计,增设独立的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和专业综合实验,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应改变以课程设置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在专业实验教学中设立“开放式、研究型”实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索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第二,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应加强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已建成的校内实验室应全部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利用各类实验资源完成课程实验、创新项目及技能竞赛等.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应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扩展校外实践基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与企业签约,合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也可以与职业教育机构进行课程合作,学历教育中的部分专业课程用职业教育机构的课程,或共同开发培训项目、学历教育专业,以增加毕业生的技能.

第三,推行双师型教育.地方高师院校应该加强教学队伍的“双师结构”建设,能够积极有效的吸引行业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参与学科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指导专业教师及时跟进一线用人部门对本专业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的能力需求,学校应能帮助落实专业教师定期到相应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双师结构”的组成,应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开发、设计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地方高师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地方高师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yingyu/122799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