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霞,刘英侠
(大连大学,辽宁大连116622)
[摘要]随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多,就业服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除了高校以外,社会、企业、政府等都应参与到就业服务中来,共同推进高校毕业生更好就业。但是,高校的就业服务还存在诸多问题,应从就业指导课程的设计,就业服务内容的宣传,招聘会的设置及整个服务体系的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分析问题,从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角度真正进行整改和提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就业服务;现状;问题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164
1大连高校就业服务的现状
据统计,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到749万人,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22万人,再一次创造了新纪录。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单位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就业服务措施,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能。例如:政府提供更多的政策法规与就业指导;学校提供多种就业培训以及信息宣传;社会为大学生提供招聘会与各种资金支持;企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习与就业的机会。这些服务虽然给予了便利,但就业服务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分析。
1.1学校不断丰富就业服务的内容
对于大连市目前明显供过于求的就业情况,各高校越发重视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及服务内容的丰富,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经过调查研究,目前大连各高校的就业服务内容包括: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的日益完善、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召开毕业生招聘会、就业政策及信息的宣讲会等。这些就业服务内容不仅能使学生及时准确的获得就业信息,了解相关政策,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并进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1.2国家不断完善政策与法规
随着毕业生的增多,国家相继出台了各种政策法规。首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全力做好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下达了《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其次,为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积极有效应对就业矛盾,各金融机构、各级政府也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连市政府推行了鼓励创业、支持就业的政策。最后,政府实施补贴培训,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优势,使企业更易接纳大学生。
1.3社会机构提供一些支援和帮助
面对紧张的就业形势,社会上有许多新兴机构对大学生就业工作进行帮助。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对参与“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进行了上岗培训,丰富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无息贷款,减少了学生们的资金压力,为创业的大学生助一臂之力;各种形式的招聘会,使大学生拥有更多的实战经验,增强学生们的信心,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4企业给予更多的机会
为了缓解市场上的就业压力,解决“企业用工荒”和学生就业难的双向问题,企业也作出积极改变,比如:积极地将本公司所需的人才信息告知学校,让学生准备得更充分;提供更多元的工作岗位与更实用的实习机会,使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与留下的选择;降低录用门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等。
2大连高校就业服务中存在的弊端
2.1高校就业指导课太过书本化,缺乏实践与新意
就业指导课程已经成为各大学的必修课,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这一课程基本没有起到它应有的指导作用。同学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群没就业过的人教我们如何就业”,毫无一丝说服力可言。就业指导内容过于形式化、书本化,案例过时信息陈旧,根本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当面对真正亟须处理的问题与挑战时,学生们往往拿不出实际的解决措施。
2.2学生对本校的就业服务不了解
从访谈调查中获知几乎每所学校都有许多同学不了解本校的就业服务,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就业信息网都不知道。这一方面是因为同学缺乏主动性,从小就被“填鸭式”教学养成了永远都不主动发问的习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高校对自身的就业服务基本不宣传,学生主要是通过辅导员或班委来传递就业信息。有些就业服务只是面子工程,连校方本身都解释不清的服务如何让学生去了解使用呢?
2.3招聘会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首先,招聘单位多而签约人数少,这一方面是因为有个别单位不是真实招聘,另一方面是学生仍抱有观望心态,或对岗位挑三拣四。其次,企业影响良莠不齐,招聘人员素质不够专业,有的对待学生态度傲慢、极不耐烦,打压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影响了招聘会的质量。最后,学生简历或千篇一律或千奇百怪,存在着“拷贝简历”或“万能简历”的问题,盲目的后果就是失去就业的机会。
2.4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大连现在的就业服务体系软硬件设施都不齐全,并且缺乏真正的专业人员。首先,是在服务体系运行中工作方法不科学,不能因材施教;其次,政府各部门职责不清、效率较低,不能给学生一个高效使用的平台;最后,缺少一个可以让学生得到更深层次交流的机会。
3对大连高校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的建议
从以上对现状与问题的分析不难看出,就业服务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提出以下几个建议措施。
3.1就业指导课程的多元化发展
就业指导课程的枯燥乏味使就业指导陷入一个尴尬的境界,为了缓解这个局面,应极力改变该课程的一成不变性。首先,课程中要增加实际训练,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增强抗压能力;其次,可以请企业中专业的HR人员来给大学生讲解就业技能和应聘技巧,这样能使就业指导课的目的更易实现;最后,更改授课方式,与时俱进地引入新的案例,条件允许时可开展一对一辅导,提高质量。
3.2提升对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
可以通过发放传单的方式简单介绍本校的就业服务项目,增加信息共享和使用的范围;充分利用高校宣传沟通的媒介,由学校到院系到班级逐层进行各种就业政策的宣传工作,使学生及时掌握各种政策,主动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并提升自助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党员、积极分子的作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不能仅仅考虑去发达城市就业,还要为西部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合格人才。
3.3发挥好高校招聘会的平台作用
高校应对进入校园招聘会的企业进行仔细筛选,并考察企业招聘人员的素质,保障学生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用人单位,并通过招聘环节更好地了解自己。扩大招聘会的规模,增加不同种类的企业,并进行全校性的宣传,运用网络力量实现招聘活动的联合联动效应。指导学生针对不同职业设计简历,提高就业机会。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大连高校就业服务现状及问题分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