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32位成功的青年创业者进行了深度访谈得知,他们认为创业胜任力的特征按照重要性排序如下:社会阅历,创业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机遇把握能力,市场洞察力,团队管理能力,企业营运能力,抗压能力,执着精神。
最后,邀请了从事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的部分高校专家,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总结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对照,根据专家们提出的建议,删除了部分次重要特征,保留了最重要的几项创业胜任力特征,得到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模型(见图1)。
3 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途径与措施
3.1 大学生注重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
(1)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目前,很多大学生受到传统就业观点的影响,对于创业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意识到创业对自身发展及实现自我的价值。对此作为大学生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改变传统的就业观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困境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需要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一切,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对创业持消极态度。大学生要学会总结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形成立场坚定、思维独立、情操高尚、智能结构健全的品质,通过参加校内外举办的科研活动、创业大赛、创业讲座等活动获取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
(2)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基础是学习能力,创业需要具备企业管理、市场营运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大学生创业者必须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为创业夯实理论基础。大学生首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各门课程,还要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水平,从而完善自身的创业知识结构,适应不断变化的创业环境。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科技创新、假期实践等活动,在实际锻炼中增强抗压能力,提高交际能力,磨练意志品质,开拓视野,增长才干。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与各类人群接触,结交各行各业的朋友,从而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拓宽获取信息渠道,建立起交际网络,为以后创业储备社交资源。此外,大学生要参加创业交流,创业讲座,创业模拟竞赛等与创业有关的专题活动,时刻保持对外部环境的创业警觉性和商业敏感性,从而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中发掘和捕捉创业机遇。
3.2 高校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营造创业文化的氛围
(1)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在加强学生专业基础课、公共课等课程的改革与完善同时,还要重视创业教育,并将其纳入常规教学计划的一部分。高校应从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创业胜任力方面入手,完善创业教育体系。首先要科学的设置创业课程,课程模块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必修课,让所有学生了解创业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对于有创业兴趣和热情的同学,可开设选修课进行重点培养,要加强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向学生传递国内外最前沿的信息,启发学生思考,普及如创业基础、创业学、大学生KAB创业、SYB创业培训等已经成熟并取得较好效果的课程。其次,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在引进创业师资力量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年轻教师,组建一支业务水平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层次合理、胜任创业教育指导工作的师资团队。最后还应构建创业教育评价体系,通过创业教育评价指标,对创业教育体系进行评价,对创业教育进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创业教育。
(2)改革创业教育教学方式。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养仅仅通过传统课堂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需要坚持“以生为本”,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观向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现代教育观转变。采用“研讨式、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教学内容,从而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胜任力。
(3)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一方面,对于高校本身而言,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设立创业基金,为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实施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业竞赛活动,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让他们在竞赛中亲身体验创业情境,在锻炼中提高创业胜任力;另一方面高校要拓宽大学生创业资源渠道,首先高校之间应加强合作,发挥各自的特长,联合开展创业教育,如理工科院校可以与财经类院校开展合作,根据各自优势构建知识互补体系,共同为学生创业创造条件。此外,高校要与政府及企业加强合作,积极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基地进行创业实践,使他们对企业运营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创业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创业技能。
3.3 政府加大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
(1)健全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地方政府部门要根据国家出台的大学生创业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并完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具体实施细则,并出台操作性强的相关政策,尽量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诸如资金、租赁用地、税收等方面的问题给予支持和帮助。政府部门还要制定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大学生创业走上法制化道路。此外,政府要搭建起高校、企业、政府之间相互沟通的平台,充分调动其他社会力量,如金融服务机构、保险公司等,构建覆盖大学生创业全过程的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支持与服务。
(2)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舆论氛围。目前,大学生创业在大学生个人、家长以及社会中依旧存在着一些偏见。因此需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使全社会形成关注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和谐氛围。一方面媒体要客观宣传,通过报道一些杰出创业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和成功经验,使大学生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鼓舞大学生创业,激励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取得突破;对于大学生创业失败,应倡导社会各界人士尊重大学生的创业选择,增强大学生创业勇气,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另一方面,政府要大力宣传优惠政策方针,鼓励大学生创业,营造健康和谐的创业环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McClelland D 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M].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与提升途径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