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大学生活适应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不强
很多新生进校快一年,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对于自己的学习没有计划,还停留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状态,靠老师的督促和安排。很多学生学习凭自己的心情来定,没有考虑未来,把学业当成完成父母心愿的任务。当他们生涯发展中遇到挫折时,不是想法解决,而是想法逃避,更无法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2.3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不能取代生涯辅导中心
学校一般都设有就业指导中心,而没有生涯辅导中心。很多情况下,是“一套班子,二块牌子”。当然,就业指导中心主要处理学生就业方面的工作,而且人员配备比较少,很难空出时间来应对与指导学生职业生涯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就业指导和生涯指导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就业指导中心不能取代生涯辅导中心,因此,就业指导中心很难给予学生生涯方面“全面而合理”的指导。
2.4 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水平较低
在开设生涯指导课程学校,一般都由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或辅导员讲授,专任、专业老师很少。再加之这些老师缺乏经验或资历,导致授课水平较低,指导内容和形式单一,起不到预期的效果。此外,学校在生涯规划上面投入很少,缺少相关测评的工具,很难做到“指导专业”,难以让学生信服。
3 提高大学新生生涯规划效果的对策
3.1 政府和学校要加大对高校生涯规划指导中心的建设
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强对高校生涯规划项目的政策扶持,加强高校生涯规划教育资金的投入。设立专项基金,要做到专款专用。高校应专门设立生涯指导中心,聘请专业老师传授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相关课程,还要为生涯规划指导中心配备专业测评工具。学校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应为大学生建立一份记录学生生理特点、兴趣、职业能力倾向、个人特征及家庭背景的个人资料档案,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
3.2 生涯规划指导的课程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生涯规划课程没有取到预想的效果。近半数学生认为开设生涯规划课的现实意义不大,因此,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应对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学生,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程设计要针对学生的特性增加趣味性、参与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且能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制定规划,引导学生成才成功。
3.3 优化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没有设立生涯规划指导中心的高校,生涯规划课程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或者辅导员来担任,生涯规划教师专业队伍缺乏,所以课程的针对性不强,也影响了课程开设的效果。要提高生涯规划课程的效果,就必须优化生涯规划的教师团队,建设一支一流的指导团队,才能完成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的任务。
3.4 生涯规划教育建成体系化教育
生涯规划教育不应该是到了大学阶段才开始的教育,应该是从小就开始的体系化教育。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很多新生对自己所在学校和专业都不满意,导致大学期间方向不明确,无心进行生涯规划,由于学生对专业的选择的盲目性,导致对专业没有深入的了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生涯规划教育应先让学生有兴趣,思考自己,才能起到成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分阶段、分专业、分特性开展针对性的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增强学习目标、强化就业意识,助力学生成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张家顺,张改娥.大学生生涯规划与指导[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9
2 陈鹏.美、加、澳三国大学生涯辅导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3 龚冰海.医学生就业困境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4 张晋,吕振波.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4)
(责任编辑 晓 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医学院新生生涯规划调查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