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俊娟
(安徽新华学院 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摘 要: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剖析了财务管理专业实施模块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模块化教学的成功经验,按照宏观、中观、微观的基本结构,重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并根据岗位群的特点确定能力结构,构建细化的教学模块并进行模块描述.最后探析了实施模块化课程需要具备的条件,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模块化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62-04
基金项目:安徽省2013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3jyxm263);2013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EIA130419);安徽新华学院2013重点教研项目(2013jy004)
随着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对人才提出了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其中,培养能够把已经发现的一般自然规律转化为应用成果的应用型人才是企业、社会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希望[1].应用型本科人才明显区别于学术型人才,突出“应用”,知识结构具有时代性、应用性和复合性,为知识、能力和素质相互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备专业岗位所需的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扎根于社会,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2].
中国高等教育虽然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但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仍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应用型高等教育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政策层面和理念层面上,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及其教学方法的运用是需要我们集中精力给予解决的关键问题[3].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已创建了较为成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其模块化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是值得我们大力借鉴的经验之一[4];构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块”,形成面向专业能力培养的基本教学单元(即教学模块),这些模块可以围绕特定的能力培养而进行有机组合,一项专业能力的培养可由一个或若干个教学模块来实现,模块对应的能力培养环节连贯递进,为校际间的学分互认提供了可能.因此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FH成功经验,推行模块化教学体系,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可行方法[5].
1 财务管理专业实施模块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专业是我国开设高校最多的专业之一,人才需求量大,应用实践性强.但从国内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际培养的人才动手能力来看,与岗位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FH成功经验,推行模块化教学体系改革,是加快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4].
1.1 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取决于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主线,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的实现.模块化教学体系是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模块”,取代传统教学体系的“课程”[6].“模块”是特定能力的培养与相关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可以方便的重组,教学内容不重复,培养环节连贯递进,能灵活有效地支持模块互换与学分互认.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已成为一种国际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范例,和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一致,因而推行模块化教学体系是解决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较好的途径.
1.2 以学科为主的现有课程体系不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很多高校中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过多过细,直接导致基础课的设置薄弱,而财务管理活动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与技能,也需要专业外的锻炼与应用;但在这方面的课程设置明显不足,体系臃肿,内容界定不清,课程之间系统性差,尤其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
1.3 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的需要
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非常重要.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软件和硬件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一方面是学校对实验室硬件软件投入不足,另一方校企合作力度不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流于形式.从调研的高校来看,财务管理专业由于各方原因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薄弱,而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具备工程师职业技能,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能力,需要进行课程模块化改革,注重能力培养.
2 财务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
结构合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是模块化课程发挥应有作用的必要保证,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模块化课程中的模块设计,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拟将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成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模块层次[1],每个“微观模块”都对应不同的“能力要素”,将这些若干个“微观模块”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遵循“由浅入深、相对独立、相互支撑、环环相扣”的原则进行排列,组合成“中观、宏观模块”,最后形成整个专业的模块化课程框架方案.
2.1 宏观模块
宏观模块是模块化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统领和指导整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并围绕特定专业方向合理设计教学方案.综合来看,财务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可以由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应用能力模块三个宏观模块组成.基本素质模块包括公共基础模块、素质教育模块、生涯教育模块及公共选修模块等,主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与人际交往能力;专业基础模块包括专业理论模块、基本实践技能模块、专业选修模块,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行业或职业的基本技能和素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应用能力模块是按照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设计专业核心模块、综合实验模块、毕业实习模块、毕业论文(设计)模块等,注重学生综合实习实训能力的提高,直接面向工作岗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2.2 中观模块
整个模块化体系的核心是中观模块,它不仅是宏观模块设计的基础,还统领各个微观模块.中观模块设计的依据是能力要素,通过调研和分析,依据国家(行业)职业标准对职业岗位群所作的知识要求,按照适度的原则设计微观模块,若干个微观模块组成一个中观模块.财务管理的过程包括资金筹集、资金的投入、资金的营运、收益的分配等,相应的岗位群有资金管理岗位、资产管理岗位、成本管理岗位、投资管理岗位、财务分析岗位、理财规划岗位、财务咨询、税务代理与筹划岗位等;根据每个岗位群的特点,分解出38个专业能力要素,相应的构建出38个模块;最终按照系统性、关联性的要求,设计出9个中观模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与实践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