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
一、利率市场化对融资结构的理论影响
利率市场化的实行会促进投资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在投融资活动中企业也将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将利率的水平高低改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也就是说承担风险的人就是做决策的人。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提升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积极性,资源配置更具公平合理性,使小微企业拥有更多的融资机会,竞争环境也更加公平。
(一)利率市场化将改变企业的融资行为,使其偏向于债权融资
绝大多数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家在其改革的过程中都产生了股权融资金额受压制、债权融资金额急剧增加的现象。比如美国在其利率市场化初期阶段,即20世纪60年代,美国债务每年的平均增长率大概为7.3%。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行,债券增长率在70年代达到11.1%,到1984 年上升至14%,而股权融资增长率相对同一时期的债券融资来说则较慢。理论上各种融资方式中成本最高的一种就是股权融资,但我国公司都期望能够获得上市资格,上市公司又更偏爱通过增发新股或是配股的方式来融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主要来自股息分红,但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分红派息率不高,股权融资成本很低,几乎为零;第二,因为投资者以散户为主,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但中国证券市场在逐步趋于成熟,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及比例也在上升,他们具有足够的能力去监督、管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从而对企业分红派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增加了企业股权融资成本,那么上市公司就有可能采取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等债权融资方式。
(二)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投融资成本
一直以来我国都实行利率管制,这使我国官方利率长期与市场利率实际水平相背离。此外在利率管制的条件下,那些非常渴望贷款的非国有企业被设置了很高的贷款条件,国有企业对贷款的申请则会相对更容易通过,这就使得非国有经济占据信贷资源比例很小。一旦开始实施利率市场化,利率上涨将对国有企业的融资成本产生影响,使得国有企业的利润下降。同时过高的利率也会大大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使得原本就不容易的融资状况更加艰难,不得不以更高的贷款利率来获得资金,增加了融资成本,从而使得投资积极性下降。
总而言之,利率变动将影响企业融资结构,股票及债券收益也会受到影响。同时利率的发生改变,企业未来盈利能力预期值的判断也会发生改变。利率的上涨会增加企业的贷款成本,分红派息的压力也有所增加,股价下跌;反之随着利率的下降,企业贷款成本下降,企业就更容易获得资金。
二、利率市场化前后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对比分析
有学者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外部融资占据主要地位,其所占融资总额的比例也很大,内部融资规模则偏小,仅占融资总额的20%。而在外部融资中,债券融资与股权融资的规模也有较大的差异,债券融资规模很小,股权融资具有绝对优势。2004年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上市公司的筹资也有了新的变化。表1是2008 -2016年上市公司的筹资情况统计。
据表1 可知,上市公司2008 年股权融资总额有1576 亿元,而公司债仅有288 亿元,债券融资数额明显偏低。2009年股权融资甚至达到1975.8亿元,债券融资仅有6384亿元,此时债券融资水平依旧较低。直到2011年债券融资才开始发生显著地变化,债券融资数额开始上升,在2011 年达到1262.2 亿元,略少于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规模开始扩大,股权融资有所减弱。在接下来的2012、2013、2014 三年,债券筹资更是大幅度提升,在2012年更是超过了股权融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利率市场化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影响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