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4)中OverINVi,t为企业过度投资水平,Con_Acci,t表示会计稳健性指数。Control为控制变量,包括反映公司经营特征和管理特征5 个变量:自由现金流(FCF)、管理费用率(ME)、高管薪酬(Pay)、股东占款(Tun)。如果系数α1<0,表明稳健性对过度投资有抑制作用。通过比较不同生命周期企业α1的大小,可以判断会计稳健性对过度投资的影响程度。
(三)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
近年来国内大部分学者采用Dicknson(2011)的现金流量组合法对企业的生命阶段进行。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上市公司,而中国公司能够顺利上市,表示度过了初创期。所以,本文将初创期和成长期合并为成长期,上市公司的生命周期表现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阶段。
四、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4-2016 年沪深两市非金融保险A 股数据作为初始样本,经过一系列的剔除条件后最后得到了4990 个行业年度观测值。数据来源于CSMAR 数据库,数据处理采用Stata14.0。
(二)会计稳健性估算结果
表1为样本企业的条件稳健性和非条件稳健性的分年度和分生命周期的估算结果。成长期企业的条件稳健性指数(C_Score)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0.0481、0.0445,成熟期企业C_Score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0.0223、0.0251,衰退期的两个数值分别为0.0283、0.316;成长期企业的非条件稳健性指数(Con_Acc)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0.0802、0.0797,成熟期企业Con_Acc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0.0291、0.0013,衰退期的两个数值分别为0.0150、0.0098。单从数值的大小来看,两个指标都显示处于成长期企业的会计稳健性高于成熟期,成熟期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弱于衰退期,而成长期企业会计稳健性稍强于衰退期,也就是说在整个生命周期阶段中,企业的会计稳健性的有强到弱分别为成长期、衰退期、成熟期。初步验证前述提出的三个假设,但样本的结论是否能够代表总体的属性需要进行后续的差异性检验。
接下来,为了进一步验证假设,我们采用两种差异性检验方法:
表2 的第5-6 列是会计稳健性非参数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条件稳健性指标(C_Score)和非条件稳健性指标(Con_Acc)的六组两两均值都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企业在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会计稳健性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第6-8列是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第6列的均值差除了成长- 衰退的Con_Acc在5%的水平上显著外,其余的显著性水平都为1%。根据均值差的正负符号,我们可以判断出三组生命阶段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强弱分别为成长期、衰退期和成熟期。进一步验证了前述的假设和结论。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2014-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生命周期这一动态视角研究实证检验了企业生命周期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对不同阶段企业的会计稳健性水平进行了区分。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的会计信息稳健,且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存在显著的差异;(2)相对于成熟期,处于成长期的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更高,而处于衰退期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更低;(3)相对于衰退期,上市公司处于成长期时会计稳健性又更高。因此不同生命周期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排序为:成长期的会计稳健性最高,衰退期次之,成熟期最小。
基金项目:
上饶师范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会计稳健性与过度投资的关系研究---来自不同生命周期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201710)编号。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不同生命周期的会计稳健性水平差异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