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展低碳乡村旅游是我国目前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针对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在国家加大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规划不合理、旅游接待能力不强、旅游人才欠缺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加快农业转型、加大低碳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人才输送及培养等方面的建议,以推动娄底市新农村建设,促进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2003801
1 新农村建设对低碳乡村旅游的推动作用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完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乡村旅游作为现代农业中的重要内容,也逐渐得到重视,不仅让乡村旅游的可参加项目更加丰富多彩,也改变了村民对低碳乡村旅游观念的全新认识,推动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从而为低碳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一定的产业基础;新农村建设为低碳乡村旅游提供物质基础,近几年来,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越来越趋于完善,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发展低碳乡村旅游的重要保障;另外,国家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及管理人才,这也为低碳乡村旅游的发展所需人才提供了机遇。
2 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2.1 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概况
娄底拥有各类景区景点70多处。近年来,娄底市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低碳乡村旅游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外部环境,全市92个乡镇(办事处),其中已开展休闲农业和低碳乡村旅游的乡镇近40个,形成了包括农家乐、果菜采摘园、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等四大系列产品协调发展的格局。
2.2 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发展的经营模式
娄底市乡村旅游一开始也是由当地居民家庭组织的,但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娄底市政府打造了几个娄底市乡村旅游品牌,如占地面积达到4万多平米的曾国藩故居、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梅山龙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紫鹊界梯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湄江景区、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逐步形成由政府主导,当地居民为主要支撑的低碳乡村旅游经营模式。
2.3 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
区位优势条件。娄底市处于雪峰山东侧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湘中丘陵岗地中,属宜于度假旅游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湘中交通枢纽,国家森林城市。娄底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未来湖南乃至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拥有巨大的交通区位优势。
资源优势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的必要条件。娄底市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各类景区景点70多处,其中紫鹊界秦人梯田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梅山龙宫、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国藩故居是目前湘中地区仅有的两处AAAA景区。由于娄底地区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使得游客在来娄底低碳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选择性更强,每一个旅游景区都将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2.4 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发展的限制因素
旅游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低碳乡村旅游发展的必要条件。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地区大多位于郊区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有限;比如游客服务中心、进入道路、停车场地等公共设施比较简陋,有些甚至没有;客房、餐馆等食宿条件较差,卫生状况更让人难以满意,配套设施不能适应游客的需要。
缺乏专业的管理。从目前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的规模与情况来看,其在管理机制、管理人员的构成以及工作人员的分配上,呈现出来与低碳乡村旅游不相匹配的状态;由于不是专业的旅游管理团队,进而导致发展规划不合理,这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低碳乡村旅游的发展。
周边景点竞争较大。娄底市地处湖南省中部地区,省内远有广受旅游者喜欢的凤凰、张家界景区,近有位于邵阳的崀山景区,这些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大部分超过了娄底市一些旅游景点,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竞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新农村建设中娄底市低碳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