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对供应商的筛选和管理。推行市场准入制度,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制定有效内控手段,通过尽职调查等手段调研供应商信息,对供应商资质进行严格审核,降低经营风险。
通过市场准入,尽量选择能提供优质服务、高质量产品并能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供应商进行合作。
在“营改增”后,企业对采购成本的关注点不应该仅仅是价格的高低,更应关注供应商的增值税纳税人状态,考虑供应商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并以此为基础综合考虑成本负担。如果供应商为一般纳税人,为确保顺利抵扣进项税额,企业应在与供应商签订协议前对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质,及时、准确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能力,以及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关的违法违规记录等进行调查。如果供应商是小规模纳税人,但其产品或服务价格较低足以弥补由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所带来的损失,那么同等条件下也可考虑。对已经合作过较长时间的小规模纳税人,应与对方签订合同,以后要求对方一律提供从税务局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4.严格内控制度、优化税务岗位设置。建立严格的内控工作制度,明确增值税发票的申领、保管、开具、获取、抵扣、缴销、认证等环节流程;严格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购买和认证所需的企业公章和法定代表人签章,明确责任、义务和违纪后果;进行合理的税务岗位设置,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做好增值税的纳税申报及缴纳工作。
5.及时编制增值税管理手册。遵循法律凭证、会计凭证、税务凭证三证统一原理;收款方、开票方和货物销售方或劳务提供方必须是同一个经济主体,付款方、货物采购方或劳务接受方必须是同一个经济主体的三流统一原理;合同价、发票价和结算价相互统一的三价统一原理。编制涵盖增值税重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的增值税管理手册,如收入的节点确认、视同销售、进项税抵扣范围、进项税额的转出、增值税抵扣凭证的认证等尽量明确地编制出来,方便财务人员、业务人员等参考使用。完善增值税日常管理工作,建设详细的供应商信息、客户信息、增值税财务核算、纳税申报及增值税发票的信息管理台账等。
6.规范劳务用工公司派遣制。相对于企业聘用的临时工数量相对较多的情况,企业下一步应选择与劳务派遣公司合作来进行人员聘用。如果对方不是差额征税企业,那么对方给本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在人工费上可以做些进项税抵扣,如果对方是差额征税企业,企业也可以简化对这些人员的管理,大幅降低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金额,从而降低工会经费、残疾人保障金等的缴费基数或人数。
7.防范财务核算不健全带来的税收风险。全面营改增后本企业适用6%和11%两种增值税税率,对于这两种税率要按纳税需求分别核算收入,分别计税,以防止划分不清后从高计税所徒增的企业税负。
8.重视防范虚开增值税发票引起的税收风险。虚开增值税发票不仅是发票管理办法和增值税发票使用规定严厉禁止的行为,也是刑法要严惩的犯罪行为。
防范虚开增值税发票,应从“受票”和“开票”两个方面管控,做到不接收、不介绍、不开具。一方面在内控机制上加强对增值税发票的严格管理,杜绝虚开发票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提高取得增值税发票的防范意识,严格审查发票真假、货物来源、发票的合法性,销货方的纳税人资格等,对存在疑点的发票暂缓付款或暂缓申报抵扣其中的进项税额,待查证落实后再做处理,力求提前防范涉税风险。
四、结论
全面营改增后,企业有望实现税负降低,但也面临诸多税收风险挑战,企业应认真研究增值税制度,财务人员要超前谋划、全盘考虑,制定或修定相关制度,充分做好应战税收风险的准备。
“营改增”不仅仅是一项减税措施,它更深层的意义在于税制的优化。在“营改增”的初期,有的企业税负有可能会上升,但压力也是动力,正好可以倒逼企业提升现代管理水平。企业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科学管理,规范经营,才能最大限度地享受改革红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