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产业扶贫能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贫困地区一旦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就能走出一条从“漫灌”到“滴灌”、从“输血”到“造血”的脱贫致富之路。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待开发,只要遵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并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地引进和开发高效的产业项目,就能助推产业扶贫。例如,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合发展旅游业。同时,利用产业发展趋势,增强产业间的关联性,创造独特的产业链,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力争早日攻下贫困“山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这里需要留意的是,在助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尽量避免一些非经济性的潜在负面影响:一是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产业扶贫开发,合理开发地方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依靠地区资源脱贫致富和可持续发展。二是产业扶贫要正确克服不同能力群体间收入差距的正常扩大,谨防急功近利、患得患失。三是产业扶贫不能简单复制照搬照抄,要警惕低水平重复建设苗头,因地制宜地让优势资源与精准扶贫“结亲戚”,建立有需求、有增长潜力的产业结构模式,形成“1+1>2”的战略效果。
2.4加大教育精准扶贫力度,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
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扶贫先扶智,脱贫要脱愚。因此,教育扶贫要拔出“穷根”。一方面,要启动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精心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工程,注重加大对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投资,加大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力度,关注贫困地区九年义务教育。[10]此外,健全农村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农村贫困学生上得起大学,并给予返乡创业的农村大学生一定的政策优惠,鼓励他们回到生源地反哺家乡建设。这不仅能将青年人的所学所思转换为发展家乡经济的行动力量,帮助当地人脱贫致富,也能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建设美丽乡村。另一方面,教育扶贫还应包括积极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再就业培训、岗前培训、创业培训、就业转移培训等工作,使其通过后期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摆脱贫困,推动人力资本积累和人口素质提高,提升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莫光辉,于泽堃.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的实践方向[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5):66-69.
[2]孙远太.基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社会救助政策改革[J].理论月刊,2017(1):141-146.
[3]M.Wakilur Rahman.中国与孟加拉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张琦,史志乐.我国教育扶贫政策创新及实践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7(4):154-160.
[5]杨志刚.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差距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1.
[6]朱之文.扎实推进教育脱贫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J].行政管理改革,2016(7):4-10.
[7]韩晓光.资助帮扶贫困家庭学生的现实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8(4):132-133.
[8]贺艳声.对驻村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J].政策,2016(11):30-31.
[9]刘洪英.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3(6):41-4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国际反贫困经验对我国精准扶贫的启示(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