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口角度看,基本工作环节为:进口前的准备,即进口许可、市场调研等;交易磋商和合同订立;履行合同等等主要三个方面。
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工作业务主要有国际货物外销业务、外销货物跟单业务、国际单证业务、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报关报检业务等;需要的技能有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能力,进出口业务能力,国际商务管理能力,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能力以及专业综合素质等。
再从对企业的调查看,企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就是:动手能力强,能够尽量缩短培训的时间。
所以,应用型定位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以市场为导向,突出职业技能的提升。
四、基于市场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调查
前总理温家宝批评我国教育“四个不能很好”:不能很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能很好培养创新人才,不能很好培养实用型人才,不能很好培养杰出人才。德雷克·博克认为,本科学习应掌握的五个基本技能之一是“适应职业生涯的劳动实践能力”[1]。胡金波在谈到大学要“改变行为,最大限度地接近大学的至善职能”时,其中提到“改变服务行为,善接地气”[2],如果从专业角度,就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
关于本科教育的认识研究,本科教育的本质属性是高等专业性、高等基础性等特殊属性的统一,是专业性和基础性有机结合的高等专业教育[3]。也有的人将本科教育定位于素质教育,是从未成年到成人的教育,是让他们完成文明教育的过程,素质教育不在乎学什么专业,在乎本科生学知识,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社会上流行这样的现象:本科生毕业后终生从事其所学专业的人数比例原则上不会超过10%。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为职业性、专业性和基础性的统一,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性质体系[4]。所以,专业教育要能够以专业为原点,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职业性要求。
下面是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有285人。主要调查其工作岗位与专业吻合度以及工作岗位对能力需求,通过该调查,印证了“本科教育不在乎学什么专业”的观点。
调查的岗位统计如表1所示,调查的岗位中,外贸岗位是指从事报关、跟单、货代等外贸业务的岗位,内贸岗位是指销售、采购等内贸业务的岗位,金融是指从事银行、证券、投资和保险理财等相关业务的岗位,商务管理是指从事人事专员、生产运营管理、区域经理、经理助理、行政文秘等岗位,公务员岗位包括事业单位的岗位,其他岗位中有军人、教师、培训师、客服、设计、软件工程师等岗位。
调查的毕业生对岗位工作描述总结如下。
外贸岗位能力需求,被调查者描述的共性是:要求熟悉外贸流程、英语的交流能力高,同时工作要细心、具有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即使是同样的外贸岗位,但从事不同的企业和行业,会提出不同的能力要求,比如,“刚开始对专业有要求,但时间长了是要求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掌握小语种”,“熟练办公软件”,“沟通与协调”等能力。
在内贸岗位描述中,报价议价和谈判能力被认为最重要,个人综合能力、营销能力也非常被看重。
商务管理岗位描述中,决策分析能力是最被市场看重的。
所有岗位的能力共性要求是:认真、专业知识、软件工具的应用等等。
五、“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鉴于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和学生实际工作及能力要求,需要改革当前专业实践教学,即根据市场需求改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學,即通过分流培养和密切市场对能力的需求和学生职业规划与兴趣三个方面,实行分方向培养,再辅以综合技能培养,围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市场需求为中
心,即“操作能力强”、“师傅带徒弟时间短”等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专业技能也会随着社会发展而有所改变。
(一)强化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强化涉及进出口业务流程和重要单证,和商务谈判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单证实务”课程强化涉及外贸单证的缮制与审核,电子外贸单证系统练习;“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税收”等课程强化涉及市场营销的方法、技巧,国际避税的手段和跨国关联企业转让定价的技术;“电子商务”课程强化涉及电子商务基本思路和技能,以及电子商务的环境模拟;“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课程强化涉及外汇交易平台、外汇交易决策及信息获取与分析,各种结算单据和结算方式方法;“财务管理”等课程强化涉及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技能;“报检、报关实务”和“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等课程强化涉及国际贸易的通关和货物运输与保险;“外贸函电”、“外贸英语阅读”和“外贸口语”等课程强化涉及外贸英语沟通;“商品学”课程强化涉及不同行业的不同商品的属性认知、标准、质量与管理[5]。
以上与专业的职业岗位密切的每一课程模块,都应突出相应职业技能的实践教学培养,尽量在理论教学中贯穿技能的培养。比如教师的作业设置,以技能为导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技能设计与实践。
(二)优化实验实训体系
第一,保留传统的课程课内实验课和集中实践实训的实践教学安排,以保证学生对基本专业技能的掌握和理解,以及强化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和课程体系把握。
第二,项目教学法提高实践能力。在理论课程和实务课程增加的项目教学,首先,是围绕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项目设计与展开;其次,可以在课程中安排部分专题讲座,聘请企业专业人士讲授,提前接受“师傅”传递工作经验和技能;最后,可以做更大的项目,进行校企合作,安排部分课程由企业人士讲授,直接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三)通过企业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像台湾一些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它们规定教师必须进行企业实践锻炼的考核,并且教师职业生涯不是仅需一次实践锻炼。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将教师的实践锻炼形成制度化,这就需要教师和学校分别转变教育理念和考核教师体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