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顺应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要求,以及回归大学教育的“接地气”功能,要求专业教育要紧扣市场需求,解决“毕业生感到就业难,而企业抱怨毕业生能力不足”的矛盾。作为应用经济学专业,国际贸易专业需要积极改革实践教学,其中,创办实体公司是实现重构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实现实践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1-0039-03
2014年,国家明确提出要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应用型教育成为我国600多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方向。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大学转型趋势,以及市场对毕业生綜合能力要求的提高,需要重新审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本文基于新趋势、新形势的要求,探讨改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软件模拟为主。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软件较多,诸如2001年由上海高校国际商务实习中心设计的“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平台(TMT)”,以出口商为主,按实际国际贸易流程进行设置;具有较强互动性的“浙科国际贸易模拟教学软件”,注重业务操作和单证联系;南京世格软件公司开发的“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软件,尽量模拟进出口贸易各种基本环节的操作;高教出版社出品的“国际贸易实务与结算实训系统”,市场上的南北外贸教学实训系统,以及以企业级erp系统为基础开发的外贸实训软件等等,也都是尽量创造模拟实训场景,以达到“实践”效果。它们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提供了较“理想”的实务模拟平台。
实地参观为辅。一般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软件模拟外,还有实习实践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多以实地参观为主:参观外贸企业、仓储中心、物流中心、海关、港口码头等,增加学生对外贸实务的第一感官认识,但很难进入实践实战。
实验实训为实践理论服务。实验实训课一般分为课程的课内实验实训和集中实验实训。课程的课内实验实训是针对实务某一环节进行的实践理论的训练,它是对课程的巩固和实践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比较普遍的实训做法仍然是通过软件来实训,比如,国际结算实训、外贸单证实训、外贸跟单实训、国际货运代理实训等。集中实验实训是安排集中实习或集中进行综合实验实训(即对软件的综合利用,是课内实验实训的延长版)。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实训,一定程度上解决理论课的枯燥问题,也一定程度上满足实践性要求,但是,形式上仍然是知识理论到实践理论,实验实训仅是为课程理论服务。
“放羊式”实习。现在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生源一般比较充足,招生人数相对较多,特别是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专业培养学生数较多,很难进行签约式的固定单位实习。所以,比较简单易行的方式是“放羊式”实习,即由学生自由选择实习单位,学校仅需要考核实习材料,而不去考核具体实习技能的提高。
另外,有“工贸结合”或“综合性”专业培养模式,则注重数理应用或理论经济教学,而关于专业实践教学则开设不足,他们会把像单证、报关等外贸技能作为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培养目标,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应用性”特点的外贸实践应用教学理论化。
显然,目前众多存在的实践教学模式,解决不了实践教学需要问题。可以肯定的,它是传统教学体系的改进,突出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应用经济学学科的应用性特点,但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的需求:由于技能掌握不足,学生找工作时不自信;企业需要继续保持长周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培养新进员工,新员工的实习期需要用1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样的结果是:每年毕业季中,学生感叹“就业难”,而实际难点是要解决“外贸企业招聘要有工作经验”的问题。
所以,需要对当前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构,在思考重构之前,我们需要考虑造成当前实践教学体系现状的原因,然后理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工作岗位的工作技能。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低效的原因
当前这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模拟为主、以参观为辅、为实践理论服务和“放羊式”实习的特点,是内外因素造成的。
在外因方面:外贸公司的公司规模和员工规模一般较小,缺乏接收大批实习生的空间和指导人员;风险大,外贸公司处理更多的是单证业务,一旦出现诸如报价的一点小失误,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还有,外贸公司一般实行的是项目管理制度,工作上存在间断性,不像制造业或其他商业的运行重复性,外贸实习很难和实习内容进行完全对接;另外,由于涉及商业机密问题,企业担心商业信息外露,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客源流失。即使是一般生产制造企业的外贸部门,面临的也是同样的问题。
在内因方面:从对实践的认识看,一般认为实践就是理论的应用,不论是课内实践还是集中实践,就是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没有上升到“教学为学生就业服务”的高度,“教学为学生提高工作能力服务”的高度;从教学管理看,在实验室实验是教学成本和管理风险最小的方式,“放羊式”实习是学校对教育体制的扭曲和学生向困难妥协的两个当事人的结盟;从教师角度看,一般教师擅长理论教学,本身缺乏实践技能,很难突破当前的实践教学体系。
所以,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要突破内外因的障碍,不是仅仅教学内容的改变。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作岗位的实践
技能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学科,其应用性主要体现在经济理论的应用和国际贸易的实务操作两个方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技能主要是指国际贸易实务技能。
从国际贸易业务链条分析,工作链条应该有如下几个重要环节: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交易磋商、单证制作和审核、外贸跟单、国际货物运输、通关、国际货款结算等。
从出口角度看,基本工作环节为:出口前的准备,即市场调研,制定经营方案,落实货源或生产计划,广告宣传以及建立业务关系等;交易磋商和签订合同;以及履行合同,即准备货物,落实各种单证,安排运输和制单结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