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环境的中低速增长,对西安和西安人来说,都是发展的大好“机遇”
在高速和中高速增长阶段,无论是对于产业发展,还是对于人的发展,都有着更多的、更大的机遇,因此发展起来会更“快”、更“轻松”。
但是,当经济步入中速甚至是低速发展阶段,机遇就离我们而去了,“快速”发展、“轻松”发展就与我们无关了?我认为并非如此,至少对西安和西安人来说绝不是这样。
如果把中国的区域经济用热力图体现,那么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都是大面积泛红,武汉、成都等排名较前的省会城市所辐射的地区绿中有黄,而西安则处在蓝中见绿、绿中微黄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就是通过快速填平洼地,率先冲上高地,带动整体增长,其实是一个局部地区由蓝色迅速度过绿色和黄色而直抵红色的过程。
因为举国都是“洼地”,从发展空间上来讲各地差别不大,而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和其后几个阶段的政策导向及一定的区位原因,这个过程中,资源和资本都向发展动能最强劲的区域快速流动,这些区域经济总量的蛋糕以一倍、十倍,甚至百倍千倍的速度急剧膨胀,带动着全国经济的“高增长”。然而,其他区域的增长则相对不那么极端,“跟着溜”“沾着光”,有快、有慢,机遇有的抓得多、有的抓得少,但总的来说,单拉出来看是算不上“奇迹”的。
当资源和资本源源不断涌入,这几极经济总量的蛋糕不断做大,在热力图上开始大面积飘红,随之问题就来了,因为红再往上只能更红,但转不了色、进不了阶了,不得不缓下来了。国家经济以这几极作为主要推动器,它们缓慢了,整体自然也就缓慢了。进一步看,恰恰是这个时候,国家经济需要新的推动器,资源和资本则要瞄准新的洼地。热力图上,越靠近红色,瓶颈效应越明显,越靠近蓝色,所需的培育时间越长。国家需要的是“刀下见菜”的接续动能,资源和资本要找的是“洼地”不是“深谷”,因此,绿色、黄色区域自然成了新的“热土”,新的机遇在这里叠加,新一轮的区域性高速增长也将从这里启动。
“时势造英雄”“绿中微黄”的西安,真正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因为,如果在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蛋糕越大、增量越大,甚至当量级大到一定程度,发达地区数年的增长,会超过欠发达地区“老本”的几倍,再加上资本的风格就是“看涨”,越是盘子大、增量大的地区就越容易吸引更多资本,我们发展的空间就将极为有限,“追赶超越”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当经济增速陡然放缓,机遇的天平也随之猛地向我们倾斜,资源无处可落、资本无处可去,徘徊寻找新的根据地。
当然,迎来这种机遇的不仅仅是西安,而是中国大多数“绿色”“黄色”的第二、第三梯队城市和区域,关键就看谁能把握住机遇,成为资源和资本新的涌入地,成为新的区域经济高速增长地。
对西安人和到西安就业、创业的新西安人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当经济高速增长时,“北上广”机会多、发展好的说法绝对没有问题,因为虽然入局成本高,但你入局时是在坡上,坡度还很大,冲一冲上去了,回报就很高,成本可以补回来,还多有盈余。个人职务的提升和资本的积累都是大角度往上走的,发展起来很“快”,也相对“轻松”。
但是,当经济增长放缓,转为中速,再降为低速,并且走入“L”形,入局成本已经不能靠发展成果弥补,无疑就会让“北漂”“上漂”望而却步,并且这只是主观的。
客观来看,因为增长放缓,原来的社会空间,比如职位、收入等都相对固化,一个由低向高演进叠代的良性过程戛然而止了,已经入局、正在发展的人都面临着挑战和停滞,那么城市提供给外来者的机会当然会少之又少。而西安处在“U”形经济的第二拐点处,入局成本很低,发展空间很大。但由于副省级城市的身份,加上国家经济连年的高速增长,以及互联网经济下的大连通、大共享,西安的生活品质并不差于北上广深。所以这个时候,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无论对于老西安或者新西安人来说,都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并且按照经济规律,这个时期不会很短。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中低速增长新常态下西安市高速逆袭的策略探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