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面系统地回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关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主要从实践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改革、实训教学改革等方面对普通高等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从全局掌握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设定明确的目标,将改革任务细化分类,结合实际等的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4-0006-0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有目共睹,WTO进程不断加快的前提下,培养一批适应时代需求的应用型外贸人才至关重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最高学府,大学生具备的良好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能力是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筹码,高校扩招后就业压力趋势日益明显,企业的招聘需求和毕业生实际水平之间存在差距,人才和社会需求脱节。因此,高校改革的目标应打破传统的人才选拔,建立全新的培养模式,在21世纪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下肩负起输送合格人才的使命。回顾高校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数量快速增长,招生规模居高不下,但从质量,效益,国际化来看依然是高校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重点。为形成高校,企业,个人三者之间良好的生态链,普通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培养外贸领域需要的国际性实用性的人才纷纷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将全面回顾国贸专业有关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相关核心文献整理归纳,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进行综述。
一、实践教学改革
改革培养模式,抓住国贸专业实践改革建设“牛鼻子”。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在环境变化下,动态稳定性与开放性相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生态教学系统。作为培养方式在学校教学系统与社会大环境之间得到一定的重视,某些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实践、理论)教学的结合构筑了一套完整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二者交叉进行,互相兼顾,形成理论服务于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良性循环发展。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关于实践教学目标的研究
1.强调实践教学以素质拓展为目标
有研究观点表明,实践教学是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实践教学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自我教育,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创新能力(曹亮,2007)[1]。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真实社会环境,开放的,动态平台。一方面利于学生吃透理论概念能综合运用于实践,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在实验平台掌握操作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找出问题所在点针对主要矛盾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也利于在学生思维,观念上的自主创新。强调实践教学以素质拓展为目标是在动态变化发展的社会下不可忽视的一项时代主题。
2.注重实践教学以专业素养拓展为目标
实践教学更能体现培养专业素养能力,更能为进出口外贸企业培养胜任工作要求的专职人才。实践教学的操作性和素质教育性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学上更接近于培养社会所需求的能力这一目标,因此从满足社会角度剖析理应多加重视。有研究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确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为满足企业,社会所需为目的,技术应用型复合能力培养为主线,提出应以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改革目标,而对实践教学进行合理的优化整合,形成混合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王萍,2004[2]。国际贸易活动中一批优秀的外贸人才理应是能适应现代贸易活动的各种挑战,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必须以国际贸易所需的技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但由于各方面因素国贸专业在实践过程中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训练效果不佳,实践项目流于表面,没有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操作性的掌握”因此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落到实处很关键。
(二)关于实践教学改革方式的研究
1.结构优化论
结构优化论研究体现对“实践体系”层面的梳理和归纳,具有逻辑性格系统性,宏观知识点的教学结构构建。该模式下网状系统结构模型和线性结构模型是最典型的。
一种是网状系统结构模型,它具有纵横二维性。纵向的教学内容以(知识能力)为一维度,横向的教学内容在教育形式(教学实践活动)方面为一维度。二者对实践教学的如何开展提出一套有效的人才培养和开发方案,包括对内容,方法,目标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利于实现现代对外贸易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例如,有研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即(思想道德、心理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四项素质提出要求、在创新潜能方面以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为纵坐标提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综合创新训练体系及评价方法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显然学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提出的全新教学理念对大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建设有提升,达于此教学管理的名度化,科学性可得以显现出来。若理念不付諸行动流于表面,形式主义任然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
另一种是线性结构模式只针对一维。有学者从线性结构上的角度出发,提出课程结构和教学形式遵循线性结构的逻辑便于实践和操作,因此,线性结构模式相比网状结构模式时间序列特性明显,从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延续而设定(王萍,2004)[3]。通过研究亦有学者提出了“层进式”六个环节。六个环节依次是理论消化、课堂操作、毕业论文、学校模拟实践综合素质、实习安排和毕业论文设计(曹伟等,2007)[4]。经过比较分析线性结构体现了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衔接性强,连贯性好,更易实施。而网状结构模式变通性强,内容富有弹性,选择性强的特点。
2.内容优化理论
这种理论更注重课程内容的设计,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和细分,提高教学效果,激起和唤醒学生的聪明才智。从整合的角度看,内容优化理论可分为两大类:链接优化模式和创新优化模式,一种是链接优化模式,为了制定和规范科学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不打破原有教学的模式的前提下,对整个教学系统进行优化和改善是十分必要的。链接优化模式重视对原有教学体系的建设,突出各环节在教学目标中的作用。通过研究有学者认为“仿真的国际贸易”作为一种实用的培训课程,通过出口商,进口商,客户,银行等的互动关系展现了外贸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让学生真正了解国际贸易操作规则,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同时其较强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科,市场营销学,法学等学科知识的涉及,不同行业和领域的覆盖(佟敏等,2010)[5]。这一方式的优化,在不改变原有的教学活动和秩序的前提下,优化教学方式,而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科学的教学方式,实施的效果明显。一种是创新优化模式,创新优化模式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思维理念,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造,调整。其效果明显的原因在于升级优化了传统组合方式,对其内容进行了删减和修改。从改革体系发生的变化进程来看突出体现在知识点的串联,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发展趋势。如引进国际合作、交流形式,“2年国内+2年国外”模式等,最新潮流的国贸新知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国际商务外贸管理能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综述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