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希腊为导火索的债务危机影响到了整个世界以及全欧洲,在欧元危机将进一步逼近欧元区的核心地带时。作为欧洲经济强体的法国、德国、英国,同欧盟其他的成员国,为了维护欧元的稳定实施了诸如财政紧缩的一揽子措施来帮助希腊及其他欧盟的债务国。其中实行的拉动欧盟经济增长,实现欧盟贸易顺差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中国作为新兴的经济体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一个不可忽视的对象,欧盟为了寻求中国的帮助,2012年德国元首默克尔对中国的访问,其目的就是,不断加强中国同欧盟在金融、贸易上的合作。从而缓解和维持目前欧元的稳定。
2.中国同欧盟主要成员国的贸易关系。法国、德国、英国由于是驾驭欧盟贸易、经济、金融、农业的三架马车,这三国在欧盟央行中的话语权也是最多的,因此也是估测中欧贸易的走向以及发展的经济贸易风向标,中国同三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量是反映中国同欧盟贸易走向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三个国家对中国的进出口的比例从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欧元区的稳定与发展。那么这三个国家同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如何,是我们分析欧债危机走向的一个重要依据。
(1)中国同法国的贸易关系情况。法国作为1964年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它已经是世界第八大经济体、第十大贸易国、第四大对外援助国、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是我国在欧洲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三大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技术引进国。“欧盟统计局统计统计数字,2011年中法双边贸易额为530.0亿美元,增长17.0%”。其中,法国对中国出口186.8亿美元。增长28.8%,为法国出口增长最快的主要市场;法国自中国进口343.2亿美元,增长11.5%;法方逆差156.4亿美元,下降3.9%。中国成为法国第八大出口市场和第七大进口来源地。
(2)中国同德国的贸易关系情况。2010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达1424亿美元,占中国对欧洲贸易总额的1/3,2011年中德贸易额达到1690亿美元中德两国的贸易额由建交之初1972年的2.75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690亿美元,增长600多倍。到2011年12月,德国在华设立企业7000余家,累计投资项目7500余个,对华实际直接投资金额累计超过193亿美元;对华输出技术累计近1.6万项,合同金额超过500亿美元,约占中国自欧盟技术引进合同金额的38%。德国对中国出口同比上升21.7%,达590亿欧元,中国超过荷兰、美国和法国对德的贸易,将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3)中国同英国国的贸易关系情况。英国是世界第五大经济强国,不仅拥有工业革命先行者的悠久历史和雄厚基础,而且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继续保持了强大的产业实力和竞争优势。2011年英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706.4亿美元,增长10.8%。其中,英国对中国出口140.4亿美元,增长24.2%;从中国进口566.0亿美元,增长7.9%。英国贸易逆差425.6亿美元,增长3.4%。
英国在欧盟中独立使用自己货币的国家,决定着它在对外贸易中有着灵活的汇率选择,中国在同英国的贸易中对于来自汇率风险的影响较小,中国同英国贸易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英国在欧洲央行外汇储备金的比率,对英国实行新一轮的救助计划有着促进作用。
三、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方案
欧盟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由希猎引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至今逐步进入了后欧洲债务危机时代,它仍然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很大,对我国的贸易仍然存在间接的影响,欧债危机导致欧元持续贬值,欧洲各国进行的收缩财政政策以及缩小贸易逆差的举措,会造成外需萎缩,直接降低了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受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对欧出口骤降19.4%。
欧盟实施的维护欧元的稳定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着各国进出口贸易的比例,假设救济欧元计划流产,导致欧元区的分裂,回到各自使用各自国家货币的层面上,那将对贸易领域造成不可估量的混乱与损失。
中国贸易企业目前应准备假设性的预案与措施,使自己在中欧贸易中的损失减到最低风险。
1.对于后欧洲债危机影响,中国对欧出口以及外汇储备应怎样应对。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贸易有着影响,中国在进出口当中一般会受到币种及汇率的影响,虽然欧元并不是外贸主要结算货币,但国际结算中一般是以美元作为国际通用结算工具,欧元的稳定与否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美元作为传导介质,2012年5月24日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7.9980,即1欧元可兑换7.998元人民币,首次从2002年6月以来跌破“8”的整数关口。欧元汇率持续走低导致欧元贬值在短期内不会散去,在此期间人民币将被动升值,这样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产品单位价值失去竞争优势,出现出口紧缩现象从而影响到出口,导致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外汇储备出现缩水。
因此,中国需要采取灵活的人民币汇率,以应对来自欧盟的外贸冲击;同时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大量的进口以前被欧盟禁止出口到中国的技术含量高端产品,例如在机械工业、航天工业、核能工业等方面的高技术产品,另一方面,也要抓住对欧盟的投资,面对欧元贬值的情况,我国政府应加强鼓励一些大中型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从而降低成本达到产业优化,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2.如何应对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会造成新的贸易保护主义。自从次信贷危机和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来,各国为了保护自己的贸易顺差,实施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从欧洲的角度来看,欧洲大幅度对中国开放其直接投资市场,开放高科技出口;中国扩大从欧盟的进口,这在一定空间上暂时平衡了中国同欧盟的贸易,但不管对于任何一方为了拉动其本国的经济增长,就会实施一些贸易保护与政府鼓励政策,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必须是同类产品在出口国国内正常贸易过程中的可比价格,若产品以低于生产成本销售,这种销售就显然不属于正常贸易过程中的行为,此间形成的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就不能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新的贸易保护。
对以上情况中国应采取相应的预案,一方面在对欧盟出现出口紧缩时,也是中国从欧盟中扩大进口劣势项目的一个重要机会,另一方面中国应扩大对欧盟开放市场的直接投资,把自己强势的产品直接在其市场投资,获得成本的机会率,增加本国商品的竞争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后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贸易的影响(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