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建立动态的人性化评价
建立动态的人性化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鼓励教师迈出专业成长的第一步,体验成就感。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它注重评价结果的分析,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次备课考评的结果,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评价,避免了片面化和绝对化,唤醒了教师专业化的状态,激发了教师备课的内驱力。它不仅促使教师认真备课,钻研《教师用书》中的教案,研究幼儿,大胆进行教学创新,而且走出了备课模式化的“瓶颈”,提高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二)改革备课形式,提升教师解读和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独立备课,没有精心的备课,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没有了实践的场所;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备课与课堂中的实践,又怎能有反思和继续实践的基础;没有了反思性的生活,教师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为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为把简单的“抄写教案”变成实实在在的学习研究活动,为把备课的过程由机械重复而且基本无效的“体力劳动”,转变成缜密的思想和设计实践活动,可尝试以下“三二三”备课形式:
*三——“三段式”备课
所谓三段就是: 一是课前预设性备课——备课本上几条筋;二是课中生成性备课——《教师用书》上满天星;三是课后反思性备课——教学反思。
1.课前预设性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备目标、备方法、备学习方式、备教学策略;备课本上几条筋,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对《教师用书》上活动设计的解读,在备课本上概括性写出以下几个方面:
(1)此活动的关键目标是什么?
(2)幼儿的已有经验有哪些?
(3)活动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4)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是什么?
(5)每一环节各要解决的是什么?
2.课中生成性备课,主要是备教学活动实践后应调整修改的具体事项;《教师用书》上满天星,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在《教师用书》上写提示语、批注、做记号等“打补丁”的方式,对原设计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扬长避短。
3.课后反思性备课,主要是看自己课前的预设与课程的实施过程、效果是不是相吻合,反思目标达到的程度,方法是否恰当等,反思成功之处和败笔漏洞应怎样修正等。
课前预设,课中生成,教师根据幼儿所学情况对课堂进行调控,加上课后反思,在环节上跟新课程研究接轨。把课程标准、《教师用书》和幼儿一起研究,把课本、备课本、甚至小纸条一起经营,个体的思考、设计与集体的交流相结合,使课前准备,成为真正的多元化开放性、深层次学习和研究活动过程。
*二——“两会式”诊课
所谓两会是指:课前论课会和集体备课会。
1.课前论课会,是指管理者每周抽查教师的一周备课情况,对其中问题比较大的一个半日活动或某一环节进行论课。通过和教师面对面的答辩、质疑、辩论等方式,帮助澄清活动中的重难点、分析目标的合理性以及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等。有了这一举措,促使教师事先思考《教师用书》中活动设计的理由,抄现成教案时会静下心来思考这样处理是否合适?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从而帮助教师辩证地看他人的教案,渗透自己的思想。
2.集体备课会,是指以年段为单位,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一起探讨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教学策略的制定等问题。这样通过同年段不同能力层教师之间对教材见解的交流和团体的研究,帮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很好地领悟其文本中的重点、难点。
*三——“三环式”磨课
所谓三环就是“洗课”、“磨课”、“炼课”, 赋予“备”以“用”的实际意义。“洗课”,借助于活动设计意图的讲解,请老师们把内容好好的洗一洗,洗去虚饰、浮华、艳丽的,凸显自然的、本色的内容;“磨课”,借助于一课多磨的形式,多次施教、多次研讨、多次提升,体现教学的精益求精,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炼课”,借助于活动后的反思,让教师从教学理论的高度加以评价、提炼,逐渐形成可供大家借鉴的方法。
“三二三”备课形式的使用,虽然从时间的角度上来说并没有减轻教师的负担,但是老师们普遍感觉到无效劳动的时间少了,做表面文章的机会少了,学习的时间多了,思考的时间多了,审视活动方案的意识增强了,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提升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感受到了自主创新的快乐,体验到了成功感。
诚然,教师备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的有效策略创新不够、较易出现程式化的过程设计等等,但只要我们清醒的认识,高度的重视,积极的应对,幼儿园的备课一定能精彩纷呈,幼儿园的教学一定能生动有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组织编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04月版
[2]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0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新课程下幼儿教师备课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