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育和融共进的学校精神
“和融”就是和谐融洽;“共进”就是共同前进。和融共进就是全校和乐融融、和谐发展,师生团结奋进,进发出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合作共进的文化氛围。培育和融共进的学校精神,主要是做到以下两点:
1.构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我国正在致力构建和谐社会,学校则要致力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构建和谐融洽的校园人际关系。一是形成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作为学校校长以及中层以上领导,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人本化、人性化管理,处事公道,坚持原则,顾全大局;教师则自觉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遇事学会换位思考,多体谅和理解领导的难处,则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得以形成。二是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要做到尊重和理解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以民主的作风、友善的态度、宽容的胸怀对待学生,遇事不独断专行,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则尊敬教师,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自觉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育,对教师彬彬有礼,则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得以形成。三是形成和谐融洽的师师、生生关系。教师之间应该建立亲密的同事关系,工作上互相支持,取长补短,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学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密的同学关系,学习时互相帮助,活动时积极配合,值日时积极参加,则和谐融洽的师师、生生关系得以形成。
2.营造合作共进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培育和融共进的学校精神,就应该积极营造合作共进的学校文化。第一,营造合作共进的学校管理文化。在学校精神文化中体现合作共进的办学思想,贯彻合作共进的育人理念,落实合作共进的校风校训;在学校组织文化中贯彻团结合作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促使学校领导班子保持团结合作的精神状态;在学校制度文化中规范和约束师生的合作行为,强化师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激励师生的团结合作精神.第二,营造合作共进的德育文化。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贯彻合作理念,强化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修齐治平、天下为公等思想和精神;借鉴世界先进文化中开拓进取、公平竞争、权利义务、效益效率、互惠互利等价值观念。第三,营造合作共进的课堂文化。打造平等民主、和谐共存、互相合作、自主探究、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课堂。第四,营造合作共进的班级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形成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班级环境文化,建设具有团结精神、凝聚班级力量、人际关系优化的合作共进的班级精神文化。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实验中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培育拓新守正、和融共进的学校精神(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