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摆脱镣铐跳舞,充满希望行走——引领苏北农村薄弱初中走出办学困(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而我们时下的学校教育又有多少内容与教育方针相符合呢?社会价值观物质化和片面化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大众的视线,升学率成为衡量部分地区,尤其是苏北农村地区办学质量高低的最重要标准,这无疑又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

新课程改革历时12年,它给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是肯定的。这主要表现在广大的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方法的调整。但是认真审视新课程改革之后苏北农村初中学校的变化,却又让人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口头上的课程改革,行动上的传统教学,绝大部分教师依旧没有走出“满堂灌”的束缚,依然是用教师的“权威”压抑着学生的成长。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以教师本位为主体的学校精神文化依旧是学校发展的主旋律。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急需进一步的深入而非“蜻蜓点水”式的形式上位。

2.怎样的精神文化让学校的长远发展成为可能

大多数苏北农村初中学校管理者都会简单地把学校文化简化为校园物质文化的改善、制度文化的细化和精神文化的表面化上,他们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改善校园的物质条件,把作为学校文化主要内容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美其名日“管理精细化”,把《论语》《二十四孝》等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贴在墙上就是精神文化建设了。而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精神文化是渗透到学校里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的,可以不必动辄即称“之乎者也”,也不必把唐诗宋词挂在嘴边,相反,生活于此的每个教师、学生和服务人员都能自觉地把学校发展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连,他们能做到凝神聚力,围绕学校发展的目标努力奋斗,做到“校荣我荣,校耻我耻”;他们能在走出校门时进行言语、行为和思想的自我约束,决不允许有损于学校集体荣誉的事情发生;他们会对学校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和信心;他们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学会宽容和理解,学会接纳和奉献;他们能在自己的家庭生活里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待社会生活里的是是非非。这些都是学校里的教职工和学生在学校精神文化润泽后的表现。

最近,新闻媒体和网络上关于安徽毛坦厂中学的话题较多。稍微懂一点教育的人都能够认识到这一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当学生不再留恋学校里的人和物,而是以近乎“仇视”的态度面对学校里的一切;当学生在学校里得不到自己所需的精神“养分”,而是被培养成追名逐利的工具;当教师不再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而只是养家糊口的手段。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作为学校管理者,务必清醒地认识到与时俱进的时代理念会让学校发展具有新的动力,因地制宜的办学思想会使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个性化的办学指向则能够让学校发展呈现出教育的本质属性。英国一位教育家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英国的学生认为英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法国学生认为法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有人反驳道:“那学生到底信谁呢?”这位教育家回答道:“当学生不信谁时,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这种“不信谁”的教育即教育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教会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知,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精神文化生长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它隐含在教师和学生的灵魂深处,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伴随着教师和学生的一生。

3.学校精神文化在学校走出困境过程中的作用何在

文化不是写在墙壁上或者挂在教室里就能发挥作用的,它内含于师生的思想、理念、心灵、情感以及灵魂深处,外显于师生的一言一行之中。时下,不少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学校创建自己的品牌特色,于是,各种各样的学校特色如雨后春笋般地上报到各级主管部门,这种停留在纸面上的所谓“特色与品牌”无疑只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存在形式,而没有真正的精神文化内涵,更谈不上其引领作用了。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应具有独特性,它基于该学校自身的文化积淀、周围社区的文化状况以及当地政治、经济发展状况;还具有历史性,它基于该学校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精神文化基础;还具有人文性,它基于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而不是所谓名校的“舶来品”。

发挥精神文化的引领作用,才是支撑学校健康发展的渠道。一个人没有了灵魂,就成了人们所说的“行尸走肉”;而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了精神文化的支撑,它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加工厂和生产车间。人可以没有充足的物质,但不能没有精神的寄托和追求。生活在校园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受益者,也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者。生活在精神文化丰富的学校的教师是幸福的,因为在这种特有的精神文化的引领下的教师感知职业幸福的能力会不断增强,他们心中常存的是善良和向上,是爱和奉献;生活于此的学生是愉悦的,因为他们感受到的是来自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呵护与爱,是正面的影响和积极的熏陶,他们从小就懂得感恩与信任以及爱与被爱。所以,学校管理者一定要注重学校精神文化底蕴的沉淀和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原动力。

4.支撑学校走得更远更高的是人、物还是精神文化

一位苏北农村初中校长在九年级学生毕业典礼上说了这样一句话:“亲爱的同学,谢谢你们。因为你们的存在,学校才有了生机和活力,学校才有了明天和希望。”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支撑学校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近年,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实施,苏北农村初中学校物质条件落后的面貌已经彻底改观,高标准的实验功能室、运动场地、食宿工程和教学设备;国家、省、市各级教育培训部门全覆盖式的学科教学、班主任、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等各种类型的培训等。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于:苏北农村初中的教育状况是否也已经理所当然地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呢?答案是否定的。几乎所有的苏北农村初中依旧深陷在应试主义的“泥潭”中,分数依然是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学校管理者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社会和家长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最高标准。在这些“标准”的制约下,教师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笔者曾经发表过一篇题目为《厚积“待”发,还我“春天”——农村初中教师教学生态现状剖析及其调整策略》的文章,重点分析了实施新课程改革12年后苏北农村初中教师的教学生态状况。文章指出,农村初中教师普遍存在着“生活无趣,无追求,心理盲目”“职业倦怠,无精神,状态低迷”“愿景迷茫,思想匮乏”等特点。并认识到“学校文化层次比较肤浅”和“教育信仰的缺失导致教师发展失去原动力”是导致他们呈现这种特点的重要原因。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摆脱镣铐跳舞,充满希望行走——引领苏北农村薄弱初中走出办学困(2)在线全文阅读。

摆脱镣铐跳舞,充满希望行走——引领苏北农村薄弱初中走出办学困(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aoyu/122034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