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师应配合问题情境,研制内容适量的学案(或将问题情境与学案有机统一),供学生自学、探究。学案要适合学生水平的尝试层次,体现基础性、诊断性和探究性,确定“高而可攀”的步子,便于不同学生使用。
二、自主学习:尝试探究、交流合作
1.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或学案)进行自学、尝试练习或实验,在逐步试探、讨论和研究中完成相关内容,发现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提出的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及时巡视、检查,适时点拨,做好“当面练评”工作。
3.学生展示。通过板演、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和交流。教师适时引导、激发学生讨论、辩论等,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使学生优化思维品质。
三、总结提升: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1.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结合自身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评、总结。
2.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总结时,要突出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联系与掌握,并纳入学生的知识系统。
3.及时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四、变式练习:练习巩固、变式迁移
1.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设计好相应变式练习。注意运用概念变式、背景复杂化和配置实际应用环境等手段,以及编制好排列顺序的训练题,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方面的尝试。编制变式练习要具有合适的梯度,逐步增加变式和创造性因素。题型要注意变化,可对典型范例进行适当的引申和变化,用多种形式给出问题,注重知识的迁移与提升,使之与尝试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点、难点。
2.教师及时巡视、检查,适时进行个别诊断和面批鼓励工作。
五、反馈调节: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1.教师及时搜集与评定学生学习效果。如可采用观察交谈、提问分析、课堂巡视、课内练习、作业考查、面批鼓励等,并有针对性地组织答疑和讲解,通过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对那些不易被学生发现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引。
2.根据学案中的相应内容,进行适量的巩固性练习,教师及时全批全改,针对学生在练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相应讲评、矫正和辅导。建立学生学习“病史”记录,分析诊断,为单元回授调节做好准备。
3.在一个单元(或一节一章一册)教学完毕之后,要进行关于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其中尤以“阶段过关”最为重要(过关的方式可灵活多样,不一定是规范的试卷检测)。教师应当给掌握阶段内容有困难的学生第二次学习的机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帮助“过关”。
问题导学教学基本模式的注意事项:(1)注重模式,但不“模式化”。上述五个环节并不是固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环节或有所侧重,其中自主学习(尝试探究)是中心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是为学生尝试创造条件,总结提升,是把尝试探究学习所得的知识更加明确化和系统化,反馈调节是为了进一步强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尝试学习的水平。教师要积极内化和超越模式,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风格。(2)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要控制好时间,教师讲授、点拨的时间不超过20 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少于15 分钟,学生课堂练习反馈的时间不少于10 分钟。(3)关心和亲近学生。做到课前候课,课中走进学生,课后不拖堂。注意从实际出发组织有效讨论、质疑和交流;及时批改,面批鼓励;课余视实际情况做好相应咨询与辅导。
(作者单位:湖北长阳二中湖北长阳龙舟坪中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实施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改革——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实施建议(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