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仕军
教育是一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教育质量内涵式发展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远安教育发展到今天的良好局面,既是县委、县政府持久高度关注、关爱和关怀的结果,也是几届教育党组带领全县教育人开拓进取、拼搏创新、敬业奉献的结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觉醒,需求不断多元。为了人的全面综合发展,除了完成大一统的国家课程、狠抓学生学业成绩之外,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多元选择的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是我们这一届教育一班人应该深刻思考、努力探索和奋力践行的。
一、以生为本,践行生本、课程、服务教育理念
1.大力推行生本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潜能无穷和充满无限可能的,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发展,即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从这个角度上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育不应当像工业一样实行标准化和模式化的流水线生产,而应该像农业一样,适时、适性地因节律而动地静等花开。
(1)生本德育与惩戒。德育就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各学校要积极探索德育“三化”(生活化、课程化和仪式化),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校园生活中。生活化中,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课程化中,赋予价值和意义;仪式化中,制造关键事件,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伟大的事物能够拥有一种伟大的时刻,获得神圣、庄严与尊重。
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其认知和行为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若学生什么都懂,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能按要求做到位的话,还来学校干什么呢?其实,学生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待学生身上问题的理念和态度出现偏差。若总想用处罚和清除等简单思维来对待学生身上的问题,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学生是家庭的最大希望和财富,给家庭一个身心健康而有为的孩子是教育的使命和担当。对于违纪学生,学校和教师负有教育的责任,学生理应承担违纪成本,即适度的惩戒。但如何教育和惩戒学生是一个智慧性的话题,是教育人要与时俱进反复探索的课题。我认为,惩戒要遵循如下原则:一是要实施爱的惩戒。教育的任何行为和举措都要符合道德伦理,教育既不能挥舞着爱的大旗体罚学生,更不能以爱的名义放纵学生。违纪必惩戒,但惩戒要有选择性和弹性,体现个性化,其目的不是震慑、不是绑架、不是杀鸡给猴看,而是为了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发学生自内而外地生长。二是永远不要把孩子逼到墙角。教育一定要留有回旋的余地。对学生负责,就应该为爱而严格,更可以为爱而包容。教师要用大度化解学生的叛逆,用宽容为他们构筑成长空间。未来充满着变数,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的身上存在着不足、错误和毛病,而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更不能随便轻易对某个孩子的未来做出一个肯定性的负面性结论。对于有“问题”的孩子,我们只能心疼不能头疼,要千方百计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立足于“争”,着眼于“拉”,着手于“帮”;而不能立足于“整”,着眼于“批”,着力于“推”。这样的教育与惩戒不仅能转化和发展学生,融洽师生关系,更能保护从教者的自身安全,让每一个从教者的教育人生一路安好。
(2)生本课堂与生成。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师既放心又可以自我安慰,放心的是课堂上该讲的我都讲了,该练的全都练了,可以自我安慰的是,当考试出现问题时,我都已经讲过和练过N遍了,问题是学生的。学生为什么要上学?上学就是打开他们个人的经验世界和他人的经验世界与书本世界发生联系,并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对于课堂教学,一是要建立学生个人经验世界与他人经验世界和书本世界的互通、互动的立体通道。显然,灌输和机械训练阻隔了个人经验世界和他人经验世界和书本世界的互动。因此,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互动、质疑问难和教师点拨是生本课堂的五大特征元素,各学校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灵活选择,自由组合。幼儿园要去小学化,利用活动区角,通过互动游戏、角色扮演和亲子互动,实现做中学、玩中学和演中学,以达成幼儿发展的五大领域目标(健康的、社会的、语言的、科学的和艺术的);小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生本教育中的教师引领相对重要;初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五大元素在课堂中体现得就要更加充分。但不管如何选择,有无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即是否从“多讲多听”转向“多做。多说”,是判断生本教育的根本标准。二是把学科教学设计成种子课而不是知识课。当我们用告知灌输的方式,满足于知识结论的传输,概念、性质、方法的机械套用时,就是学科教学的知识课。知识课由于忽略了知识的生成过程,直奔知识主题,看起来很快,但不是真快,省略了学科的内涵,当下知识课的快,将来可能会慢,是没有生长的重复。在自然界中,我们经常看到,在合适的条件下,一颗小小的种子能发芽长成参天大树。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了其中的秘密,种子虽小,但它是全息的,包含了以后长成生物体的所有信息,种子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具有生长性的。那么学科教学中种子课是什么样的呢?根据种子课具有生长性的特征,围绕核心概念而展开的教学就是种子课。即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创设学科教学情景,架设由面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台阶,突出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种子课是精耕细作,用生长代替重复,看起来是慢,但现在的慢是为了将来的快和后发优势。是把知识堆砌在一起,搬运到孩子头脑的硬盘中,还是把知识镶嵌在学科情景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知识课和种子课的区别所在。三是设计“一问抵多问”的主问题。现实课堂教学中,另一种悲剧性表现手法就是用满堂问替代满堂灌,认为在满堂问中学生参与了,也就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但由于满堂问过于关注知识的获取和掌握,问的大多是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用碎片化的知识问题遮蔽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主问题,是引导围绕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而设计的需要深入文本研读品析、思维加工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和关键问题。可以说,“主问题”是课堂教学中能从文本研读品析、思维加工和学生整体参与的角度引发大家识记、品味、理解、思考、讨论、探究、创编、欣赏等活动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四是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引发由“误”到“悟”的学习过程。即先呈现自己的最初思维,进而引发学生之间的思维产生碰撞,在呈现中暴露思维,在碰撞中完善认识。此时,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获取答案或结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立德树人,深化课改,全力推进绿色质量建设——在湖北省远安县教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