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当代艺术语境下,人们谈到艺术类院校素描基础教学的时候,可能面临着许多的困扰,包括具象素描训练是否需要保留、当代的具象素描训练与当代艺术设计应该具有的关系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是当前素描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当代艺术具象素描素描教学
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素描基础教学呈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就是:具象和写实训练在教学中还是否需要保留?如果需要保留,今天的素描基础教学应该怎样改变?这些问题的提出存在着两个方面的背景:其一,从国际范围来看,当下传统的写实和具象艺术形式失去了数百年来主导的地位,逐步沦为边缘性的艺术形式,在国际艺术格局中其影响力与往昔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其二,在各种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处理和设计软件大量普及并具有了非常强大的功能的今天,艺术设计中所需要的具象、写实图像也有许多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得到实现。因此,具象、写实素描的训练似乎变得不再重要。从这个发展趋势来看,减少甚至是取消具象写实训练,似乎是顺理成章,但国内绝大多数艺术设计院校并没有取消具象素描的训练,因为艺术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有其内在逻辑和连续性,中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具象素描教学有其存在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合理性基础。
一、具象艺术与素描训练的合理性
具象是相对于抽象而言的一个概念,造型艺术语言中的具象,指的是艺术家借助于一定的形象来建构自己的艺术作品,传达和表现自己的艺术观念。学者殷双喜在谈到具象油画与写实油画的区别时,从词源学上对于“具象”与“写实”概念曾进行了比较明晰的阐述,认为艺术表现上的具象并不等同于写实,而是包含着写实。“相对于传统写实绘画,当代具象绘画更强调‘呈现’而非‘再现’……具象绘画保持了与自然、形象的视觉联系……在其作品中保持了可视的(哪怕是依稀可辨的)形象……”①我们今天的具象艺术语言其实已经成为一种集合了东方意象语言和西方写实、表现语言的大杂烩,而近些年来中国绘画的复兴、当代具象语言的大量使用,可以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自觉,也与近现代中国造型艺术的“现实主义”传统有着某种复杂的联系,使用这种语言进行创作的艺术家群体也最为多见,并具有广泛的影响。一种艺术语言和艺术样式是否具有生命力,是否“陈旧”,是否“过时”,对于这个问题的判断,主要看该艺术语言和艺术样式所赖以存在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生态现状。对于中国目前的社会现实来说,既能看到先进的科学技术,也能看到传统的农耕文明;既能看到西方的新潮电影,也能看到传统的中国戏曲。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状态是极其复杂的,是一个信息社会、现代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并存的社会文明形态。因而,中国社会文化的“当代性”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复杂性。在这样的场域中,具象艺术相对来说更多地传承了中国和西方两个艺术传统。传统艺术形式的意象、具象语言形式,是当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形态所决定的,仍然有着广大的受众人群并因此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这样的语境之中,艺术家与观众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语言交流与反馈的整体性存在。这样的艺术语言的特点就是大致上的“明白易懂”和“雅俗共赏”。在当代中国,它有着最广泛的受众群体,是最“接地气”的艺术形式,反映着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变迁,有着它自然而然的“当代性”特征。在中国具象艺术仍然是主流艺术形式的背景下,作为具象、写实艺术的重要基础,具象写实素描训练应是顺理成章的必然要求,我们似乎不应该再继续就是否取消具象、写实素描教学的问题而纠结了。
二、从写实素描到具象素描训练
西方的写实素描教学体系进入中国以来,一直伴有争议的话题。在上个世纪初徐悲鸿等老一辈艺术家将其引进中国后,它对中国艺术界及艺术教育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经历了一个从缓慢接受到迅速发展的历史进程。而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今天,素描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则演变为,在这样的一个与西方写实艺术传统截然不同的文化语境里,中国艺术界是如何对待它的?在我们当下的社会阶段中、在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进展中,它能够起到哪些作用?素描与设计、建筑、综合艺术、中国传统绘画等艺术门类之间,与艺术设计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在国际艺术与设计格局中,素描教学已经走到了哪里?可以看到,国内的素描教学正是在面对着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疑问之中,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素描教学引入我国以来,中央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颇具代表性,经历了各个阶段的发展,也经历了国内素描教育所有的问题和挑战,逐步形成今天的素描基础教学模式。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造型学院、设计学院和建筑学院在一年级阶段都开设了统一的以素描和色彩为主的基础教学。造型专业以具象和写实素描为主,而设计和建筑专业方面则是以设计素描为主。中央美术学院的基础教学,是在反思欧美美术学院教学改革基础上形成的共识——严谨的基础训练不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相反,可以训练学生手、眼、脑的相互配合,提高学生的技艺和审美能力。笔者任教的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近些年的素描基础教学改革也反映了这样的教学思想。鉴于专业设置的具体情况,北京林业大学综合吸取了国内艺术与设计类院校基础课教学的经验,设置了适合自身专业教学的素描基础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内容上,分为两个部分,即传统的写实素描训练和与设计专业关系更为密切的设计素描训练,两个部分分别设置在本科一年级上学期和下学期。写实素描训练部分强调向西方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通过静物、石膏像和人像的写生,让学生深入细致地研究形体结构、构图与透视规律、虚实对比、质感表现、明暗色调和画面的艺术效果等语言与技能。设计素描部分,参照一定的物象对学生进行结构分析、创意空间、解构重构和精细素描四个主题训练,鼓励学生进行较为大胆的想象和创造,尤其是创意空间和解构重构方面的内容,给学生以极大的自由空间,使学生受到设计思维、艺术想象方面的基本训练,为以后的设计专业课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应该说,这两个方面的训练大体上仍然属于具象素描的范畴,在具体素描训练过程中,也注重借鉴西方现代、当代艺术的相关成果,对于具象素描训练的创新思维养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当代艺术语境下具象素描教学的改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当代艺术语境下具象素描教学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