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讲解一些地貌方面概念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共同探究相关知识。首先,为每一个小组划分适当的探究范围,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技术自主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最后再将本组的探究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展示和分享,以此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究性学习氛围,同时提升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收集、提取、总结、整合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全面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开展
在传统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大多采用“黑板+粉笔”“教材+讲解”的教学模式,单调的教学形式和乏味的教学内容,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对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非常不利于提升学习效率。而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教师通过网络技术搜集教学资料,完善教学课件的制作,同时通过网络教育平台,为学生上传重要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打破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进而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推进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
例如,在教学《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时候,学生对于气候的分布、降水的过程和雨带的移动等抽象知识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抽象的知识点以动画或图片的形式进行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帮助教师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探究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师生交流互动
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针对学生的具体需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初中地理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更多的交流途径,方便教师在课下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对学生课后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进一步提升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四)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在初中地理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共享教学资源。如引导学生在课前对课堂教学所需资料进行自主搜集和整理,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帮助教师丰富教学的手段和内容,加强学生在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中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安排学生在课下进行探究学习,然后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功能,实现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为学生提供最及时的学习指导。另外,为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教学中重难点内容的教学过程录制成微视频,上传到相关网站,方便学生下载、观看和学习,让学生能够在课下的探究学习过程中,拥有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主动探索的机会,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可以在明确自身的主导地位、设计适当教学问题、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增加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形式的優化,及教学资源的整合,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满足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信息化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实现教学资源的实时共享,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第2篇: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摘要: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的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可以看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着特定的定义与要求,而且地位显著。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关键词:情感价值观;高中地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028-1
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主旋律、主抓手。地理学科也应当充分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强化知识点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笔者多年从事高中地理教学,下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作简要论述。
一、改变教学模式,奠定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基础
目前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还是以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还是老师,学生只是一个顺从的“被灌输者”。地理课堂上,因为教学设备(教具、模型、挂画、多媒体电脑)等的缺乏,教师也只能传统地拿着粉笔板图,抽象地描述。而学生则只能人云亦云,还是一头雾水。在这种背景下,可能连最基本的知识技能目标都不能达到,更谈不上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是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第一步。作为政府部门要大力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作为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创设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导学案模式,根据实际需要重组教材,开展地理活动,及时评价和反馈等等。以自身积极上进的人生观、价值观引领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二、重组教材,体验生活地理与乡土地理的乐趣
教材是用来参考的。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师依据课标要求、根据本地区实际重组教材,在教材之外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引入乡土地理、身边地理、生活地理,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产生对生活、对家乡的探究与热爱,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五章“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这一课为例,教师应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引入乡土地理和生活地理,根据地区产业类型与工业区发展的现状重组教材。比如,我们可以大胆把课程题目改为“产业转移——以家乡为例”,在课堂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分组去收集关于家乡工業区和产业发展的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与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合作与讨论中实现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学习目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关于地理教学论文范文欣赏(共2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