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关于地理教学的运用论文(共2篇)(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0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任务三:动手制作地球仪(分小组探讨形成制作的步骤,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①首先拿一个球,画上必要的经线和纬线,如赤道0°、南北纬30°、60°、南北极点90°、本初子午线0°和180°经线,一共12根经线等。当然如果你绘画能力很强,也可以画上中国地图,不过在泡沫球上画地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注:简单组的同学可以省去后面一步;②画好经纬网的球,还要在两极极点上扎个洞。地球上没这个洞,不过制作的简易地球仪还是要固定在支架上的,这样地球仪的球就算是做好了;③现在制作地球仪的支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铁丝折成一个地球仪支架的形状(要求用细铁丝穿过乒乓球中心,交于两点,铁丝表示地轴,两交点标上北极、南极)。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小组之内、组与组之间都可以互相帮助;④把刚才做的简易地球模型穿进去调整好支架的外观,一个简单的地球仪就做好了;⑤为地球仪做一个底座,把它稳稳地固定住。


  项目化学习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为了小组的作品成果积极合作,共同讨论,信息交流,最终达成共识,形成作品。在此过程中,各学科知识得到融合,智慧得到碰撞,课堂充满灵动,学生更是在协作中获得成长。


  三、基于PBL的地理学习评价讲究“全”


  评价是促进个体生命成长的有力手段,合理的评价在教学中起着导向作用,可以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项目式学习模式下,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他评(伙伴、父母及听课教师评价)、师评等,在每一个任务完成时都有一个相对应的评价量表,这样可以对项目参与者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实时监督项目参与者的完成情况。例如,在“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的这个项目中,可以设计如下。


  合理的评价便于全方位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从而促进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也促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基于PBL的地理学习成果呈现“多”


  2011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初中地理阶段的学习检测,不仅可以通过考试,还可采取像学具制作、实验、野外考察等形式进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地理教学是课标精神落地的有力体现,其学习成果呈现应多样化,例如,在“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的这个项目中,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经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海陆分布情况体现到自己制作的地球仪中;同时要求学生要回家向家人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仪,流利表达制作过程以及自己的心得体验;制作精美且准确的地球仪在全班展示,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学习成果转换成一个实物作品、一次展示汇报、一份调查报告……一般而言,成果形式驱动任务类型,多样化的成果形式不会让思维限制于完成应试教育的题海中,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挑战了学习的难度,对培养学生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新的课改环境下,PBL项目式学习的出现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它为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励教师不断成长,使教师在更广阔的空间实现教育梦想!


  第2篇:地理教学中逻辑思维的运用


  安徽省太湖中学,徐玲


  地理教学内容具有广泛性、区域性和综合性三大特点,这三个特点对地理教学过程有很大影响,使得逻辑思维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逻辑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学习中要熟练掌握和运用逻辑思维,提高自身能力,从而自主解决具体问题。这在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也有明确要求,考试大纲中的表述为“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因此,高考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不仅考查学生对具体知识的掌握,更强调对学生相关学科能力的考查。


  高中地理教学中用到的逻辑思维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应用得比较广泛。掌握这些方法对提高学习能力、形成知识体系具有很大的帮助。笔者在本文就具体谈谈这几种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比较法


  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当学生在遇到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的事物时,正确的认识过程是明确表面的联系与差异,抓住本质联系与差异,然后由表及里加以分析,从而深刻理解不同概念和知识,形成认知能力。地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包括各种概念、特征、规律、成因等,这些基础知识中,许多是相互联系较紧密且极易混淆的,此时,教师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能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积极性。比如地形和地势的比较,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比较,等等。通过比较,才能更准确地掌握、了解不同区域的区别与联系,准确认识不同区域的特征,如地理位置、自然人文地理特点、典型特征等。


  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又有许多落实手段,如通过图形、列表等直接比较,也可以通过比喻、模拟等进行类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比较方法。比如,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冷锋与暖锋的特征,经线与纬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征等都可以通过列表、图形等直接加以比较。而对于较抽象的地理概念、原理则可以通过类比使其具象,使学生易于理解。比如关于褶皱,教师可以用挤压书本的方法加以演示说明。


  二、分析综合法


  分析与综合是抽象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大多是从个别事物着手,然后推广到一般得出普遍规律之后,再利用所得到的普遍规律来分析某个具体事物,深化对特定事物的认识。分析就是把事物现象、概念等划分为简单的部分,找到它们的本质属性或者因素;综合就是对各个独立而相互联系的事物进行归纳整理、概括。因此,地理分析综合法就是从地理事物的整体性认识出发,依据某种法则将整体分解为若干单元,化繁为简,这样就更直观。地理分析综合法不仅是教法,也是一种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整理系统知识,形成知识网络;2.掌握知识结构,明确重难点;3.认识现象与本质特征,了解总体与局部的关系;4.加强知识联系,建立思维线索。分析综合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一般有以下步骤。首先,了解地理事物。然后,从整体到局部,从区域到要素加以分析,搞清各要素的本质特征和不同要素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最后,通过综合各个要素的分析结果,获得对整体的认识。例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时,先从水文、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各个自然地理要素加以分析,而且要明白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然后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形成整体性认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关于地理教学的运用论文(共2篇)(2)在线全文阅读。

关于地理教学的运用论文(共2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aoyu/121747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