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在接触《北冥有鱼》时,有一段话为:“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此处“息”为气息。《说文》:“息,喘也。从心,从自,自亦声。”段玉裁注:“自者,鼻也。心气必从鼻出,故从心、自。”“自”为象形字,像鼻形,本义为鼻子。“息”原义指鼻子中进出口的气流,引申为增长。如“息肉”就是指肠道中突然凸起来的肉质。“息”又可以引申为停止、休憩,这也是在汉语中频繁使用的。
(二)在语法上的应用
对比字形以及词义,在语法方面,古今汉语的差异不多。文选中宾语前置都是值得学习和注意的语法现象。如《论语·阳货》“旧月逝矣,岁不我与”,《郑伯克段于郡》“何厌之有”等,这些都是宾语前置,这些语法在我国现代汉语中也频繁出现。由此可见,将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与现代汉语联系起来,有助于我们对现代汉语中一些语言现象进行深入了解。
还有很多被动式的语句。在古代汉语学习中,多见的被动句式包括“被”“见”“于”等字句,而现代汉语中被动句式通常是“被”字句。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见”这个字放在动词前面可看成被动句式,但在我国汉朝时期,文言文中的“见”字并不表示被动。如《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这里的“见”是一个助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在现代汉语中“请见谅”“让您见笑了”等,都不表示被动。
(三)在文字上的应用
文字包括着义、音以及形三大要素,尤其是字形应高度重视。在文字的发展和演变中,字形发生着很大变化。在文选方面,古代汉语文选要对字形演变重点解释。在汉字中形声字最为多见。形声字由声旁以及形旁组合而成,其中与意义有关系的形旁应高度重视。在很多状况下,如果掌握了古今形旁的演变,那么也就能够容易理解字义了。
如《郑伯克段于鄢》:“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在此句子中,“鄙”为边邑,应好好了解,但也需要了解到今天“阝”旁实为“邑”。“邑”之字多与邦国有关,如《说文》:“邦,国也。”“郡,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郊,距国百里为郊。”“邸,属国舍。”与右“阝”旁相联系的是左“阝”旁,而左“阝”旁实为“阜”。《说文》:“阜,大陆,山无石者。”“阜”指高而平的土地,没有石头的土山,故“阜”多与山陵有关,如《说文》:“陵,大阜也。”“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阪,坡者曰阪。”“瞰,阪隅也,阪下湿也。”另外,想要让学生爱上古代汉语教学这门课程,教师还需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并完善自身不足之处,将自身优势结合教学各大环节,形成相应的教学特色。尤其是在讲授这种内容枯燥、乏味的古代汉语教学课程中,教师更需要发挥自身特长,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从而爱上这门课程,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见,古代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分析作品语言,但也要意识到,不能只一味地讲解词义、翻译汉语句子。在教学中,教学者应使用多种方法来阐述作品语言,而利用古今贯通方法,既能够有效联系起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知识,也能够让学生在读懂古文的同时,还能够深入了解现代汉语知识,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汉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江远胜.古今贯通法在古代汉语文选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5).
[2]袁碧霞.如何提升学生《古代汉语》课程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5(30).
[3]罗畅.贯通古今各司其职——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策略初探[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5(7).
[4]董超旭,郭秋烨.现代汉语与训诂学关系刍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5]王伟.“主题解读式”教学法在古代汉语文选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9).
[6]王仲轲,周远军.情境—合作模式在大学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6(15).
[7]高红.互动式教学法在“古代汉语”课中的应用实践[J].学周刊,2015(23).
[8]杨一.参与式教学法在“古代汉语”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应用——以《郑伯克段于鄢》为例[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7).
[9]尹喜清.古汉语文选与古代文化教学——以《郑伯克段于鄢》为例[J].安徽文学月刊,2016(2).
[10]杨晓雯.“提问—反馈”教学法在对外古代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1).
[11]史维国.高校古代汉语通论教学状况与改革措施研究[J].齊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12]刘传启.加强课前课后师生对话,提高课堂互动效率——谈古代汉语课程的互动教学模式[J].文教资料,2013(14).
作者简介:张冬娜,女,1982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大学本科学历,讲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研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古代汉语教学中古今贯通法的应用策略(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