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和比较中外国防教育目标发现美国要求公民必须具有献身国家、服务国家的意识和观念,其把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作为全体国民的“首要社会勤务”[3],强调公民要用爱国的精神克服优越的物质生活所带来的精神颓靡和社会风气堕落。俄罗斯强调公民应具有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观念,其提倡的全民国防教育,一直把军事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青少年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国外的经验,还是我国相关部门规定的军事理论课的指导思想和目的,都明确强调军事理论课必须把国家利益观、国家安全观、国家主权观和国家荣誉观贯穿到教学全过程,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国家意识,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献身国家、服务人民的观念。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军事理论课的特色,把强化大学生的国家意识融入到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里,为国家培养更多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人才。
(二)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应具备人才素质培养的设计理念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三大重要职能之一,高校应自觉地把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设计融入学校的育人目标这个大系统中,进行全面考虑、设计,使之既符合国防建设的客观要求,又与学校的育人目标相一致,这是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人才素质角度看,国防素质是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开展国防教育是提高全民族、全社会国防意识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公民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高校应采用多样化的国防教育形式,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忧国之心和报国之志,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时刻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终身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处处维护国家利益、尊严和荣誉,以推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融入人才素质培养的元素,服务人才建设,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从人才知识结构看,军事理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搞好军事学科的课程设置,必须做好以下2个方面:(1)善于利用其他学科所奠定的知识基础,以军事知识为核心进行知识集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设置毛泽东军事思想课程,就应该利用《中国革命史》所提供的中国革命历史脉络来展示革命战争的进程和画面,进而突出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的形成和运用以及对中国革命战争的巨大推动作用和指导未来现代化战争的重大意义,以增进教学效果。(2)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精确制导技术、侦察监视技术、电子对抗技术、航天技术、指挥控制技术、新概念武器等当今军事高新技术知识融入教学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军事理论课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总之,要充分利用军事理论课特殊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造就一批有知识、有技术、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三)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应创新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
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不仅是传授军事理论知识,更重要的也是传递现代国防理念。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设计要注意处理好教材理论与当今世界军事形势的关系,解决好静态与动态的关系。相对而言,书本上的军事理论是静态,而世界军事形势是动态。军事理论只能作为行动的指南,确定思考的基本线索,而不是死板的规定,如同指南针只是给人们到达或寻找目标提供了方向性依据而不能规定具体行动路线一样,军事理论是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指导学生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军事思想,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战争观和研究指导战争的方法论,帮助学生认识、分析和研究战争。世界军事形势在变,战争形态在变,战争的理念、思维方式、文化和样式也都在变化。因此,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设计就不应该受到《军事理论教程》的限制和制约。我们研究战争、预测战争和准备战争不能脱离时代对战争的要求,必须是面向现代、面向未来。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必须用新的军事变革思想和理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研究战争,并做好战争的准备。这种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有利于培养出一大批热爱祖国、勇于献身的建设者,国家的保卫者和时代建设需要的有用人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设计的创新(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