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呈现出队伍不稳、流动性大,学历偏低、年龄职称结构欠合理,知识老化、整体素质不高等主要问题,针对其原因,我们可从稳定现有的军事理论教师队伍、保证专职军事理论教师的数量、确保现职军事理论教师的质量等方面去加强高校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建设,从而保障高校当前军事理论教学和国防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作者简介:欧阳长安(1964—),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农业大学武装部部长;;雷志敏(1981—),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武装部干事。
普通高校加强军事理论教学工作,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学科专业队伍即师资问题。没有强劲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开不好军事理论课的,也达不到国防教育应有的教学效果和目的。因此,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军事和文化素质的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对加强国防教育、加大军事理论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深度、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念和民族忧患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目前普通高校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军事理论教师队伍作一初浅探讨。
一、当前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
目前,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师主要由专职、兼职和派遣军官三部分组成。专职教师中从部队退伍或转业的那部分人员稳定在军事理论教学岗位的情况还不错,但通过其他途径充实到军事理论教学岗位的专职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有的是为了圆那份“军人梦”、有的是“另有他图”才选择从事军事理论教学的,并未从思想上、内心里打算长久致力于国防教育事业,也就不可能将军事理论教学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所以工作了几年就转到其他岗位去了。兼职教师更是流动性很大,因为他们选择兼职,有的是应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需要不得已而做,有的是为了本人晋职满工作量而兼一部分教学任务,当任务完成或目的达到就以各种理由推托,不再从事军事理论教学。派遣军官一般都是从当地的军事院校聘请过来,与军事院校相比较,地方高校的低薪水往往使得这部分教师不是很甘愿到普通高校长时间从事教学。再加上地域和学校之间的差异,同一学校部门和院系之间的差异、专业和专业之间的差异,导致高校教师的待遇不平衡,使得一部分军事理论教师思想不稳定,心理不平衡,工作不安心,消极应付教学,无心钻研业务,严重影响到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改革的质量,给形成合理的年龄梯队和学术梯队增加了困难。
(二)教师学历偏低,年龄、职称结构欠合理
目前,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整体偏低。据了解,在全国正式开展国防教育的102所院校中,专职军事理论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大学本科占30.2%,大学专科占40.3%,普通中专占11.1%,高中毕业占5.9%,无学历占12.5%。[1]不难看出,本科教本科,大专教大专,甚至大(中)专教本科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与培养新时期合格人才的要求极不适应,严重影响到国防教育的实效和培养人才的质量。同时,从现有军事理论教师队伍的年龄和职称结构来看,也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因素。以我省为例:我省在调查的34名专职和兼职军事理论教师中,30岁以下的有3人,占8.8%,30岁至40岁的有8人,占23.5%,40至50岁的有16人,占47.1%,50岁以上的有7人,占20.6%。很明显,40岁以上的教师占到了67.7%,而30岁以下的教师却很少,整体年龄结构偏大。而这些调查的军事理论教师中,初级职称1人,占2.9%,中级职称22人,占64.7%,高级职称5人,占14.8%,没有职称6人,占17.6%。[2]评定职称的教师,在军事学科系列评聘的几乎没有,都是挂靠其他系列评的。这样的教师队伍结构在学校其他各个专业、各个学科都是不可想象,也十分罕见。
(三)教师知识老化,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从现有军事理论教师的毕业情况来看,1990年前毕业的占85.2%,而1990年以后毕业的只有14.8%,知识老化现象严重。还有部分教师甚至没有经过军事教育的专业培训,因而对军事理论的学习钻研不够,紧跟时代要求不断充实新知识、新内容的能力不够强。那种吃文凭老本过日子的“知识陈旧类”、教案内容长期不变的“治教懒惰类”、轻视学术信息的“孤陋寡闻类”等现象,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领域里司空见惯。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还表现在军事理论教师科研水平不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够强。从我省调查的22名专职军事理论教师近3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出版教材、专著的情况来看,发表2篇论文以上有3人,占13.6%,发表1篇论文的有2人,占9.1%,参与编写教材的有6人,占27.3%,出版专著的有1人,占4.5%,三年来从未进行过科学研究的有16人,占72.7%,[2]这将难以适应新军事理论课程的改革和推进军事理论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影响军事理论教师队伍的原因分析
(一)军事理论课在高校的教学地位低下,教师不愿扎根军事理论教学
当前,尽管军事课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已将军事理论课列入了学校的教学计划,统一由教务处实施教学管理。但这种开展分散军事理论教学的高校毕竟是少数。据了解,我省还有36所高校完全没有开设军事理论课(占学校总数的44.4%),即便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的高校,没有一所学校按《大纲》规定开足36课时,大多只是应付式的,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中组织一、两次军事知识讲座,受教育者的面相当有限。在一些高校领导看来,军事教学是军事院校应开设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军事人才,而普通高校是为地方培养人才,军事教育可有可无,高校只要组织新生开展军训就可以了,上不上军事理论课无关紧要。正是由于相关职能部门和学生的不够重视,使得现职军事理论教师找不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体会不到当老师的成就感,无心长时间扎根军事理论教学,千方百计变动岗位也就成了必然。
(二)历史现实的综合因素使得军事理论教师的学历、年龄、职称欠合理
历史方面,一部分从部队退伍或转业的军事理论教师,由于入伍早,学业被迫中断,造成了这部分老师的学历相对偏低,而且转业时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基数较大。现实方面,由于军事理论课列为高校必修课时间不长,加之受各高校机构改革和编制的限制,出现了军事理论教师缺编和少编的情况,有的高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调配或招聘过程中难免不降低要求和标准,使得一部分本不符合高校教师任职资格条件的人也进入了这个行列,造成军事理论教师的学历水平整体偏低。学历上不去,在职称评审方面,自然也就成了难题,一些教师因学历太低,根本无法进入教师系列,更谈不上评聘教师职称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