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学行为条件的对比
教学目标一定要对行为条件进行界定,即在目标表述中说明影响学习效果的特定范围。在“双基”目标阶段,目标样例表述中几乎没有行为条件的限制,只在能力目标方面使用了“通过教学……”这种含糊不清的条件限制,这样无法对教学活动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三维”目标阶段中教学目标的表述比“双基”目标阶段中的更加合理,例如,目标样例中的“通过学习……确立……”,这对行为条件给出了进一步的界定和详细说明,整体教学目标的表述更加详尽,对教学效果的预判更加清晰明了,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更加有效。在核心素养阶段,对行为条件的界定更加具体详细了,在目标样例中给出了提示信息与材料、完成行为的前提和明确可用的学习方法。如此,学生就不用再当无头苍蝇,也不用一味地接受知识,而是能主动地去探索发现知识并提升素养。
4.教学行为表现水平的对比
分析目标样例可知,核心素养目标阶段的教学目标,不再像“双基”和“三维”目标阶段的教学目标那样有着清晰的维度,每个教学目标与四个核心素养要素并非一一对应。教师可以将四个核心素养杂糅在一起,整体设计教学目标,而不是对四个核心素养要素生搬硬套。新课标中增添了学业质量标准,这样教学目标中要增加对学业质量水平层次的具体要求,才能较科学客观地评价学习效果。而行为表现水平在“双基”和“三维”目标阶段中都没有出现,这也是核心素养目标阶段的一大改进。样例中关于各目标的水平层次要求是不一样的,每个教学目标应结合各自所涉及的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来确定水平层次,并根据实际学情进行调整变化。这给学生画了一个清晰可及的终点,也为教学评价提供了新的标准。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评价“双基”目标,其本质与“三维”目标存在不同,但并非相互排斥,而应该相互接纳、相互促进。“三维”目标的提出,对于“双基”目标来说意味着继承与超越。核心素养目标的提出并不是全盘否定“三维”目标,相反,它恰恰是对“三维”目标的凝练与整合。核心素养目标是对“三维”目标的传承与创新。从“双基”目标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目标,其变革是对时代要求与现实要求的适应,这种转变要求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与调整实际教学的内容、方法与评价方案,这必将对未来思想政治课程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政治教学创新目标演变论文(共2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