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概念繁多、知识零碎、要记忆的东西多,实验是对课本知识点的应用检验。同时,通过实验也能激发出学生对于生物这门学科的热爱。在努力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基础上,也可以起到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的作用。作为老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实验前指导学生对各种实验现象广泛观察,使之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实验中还要注意去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概括,发展其的思维能力;在实验完成后通过提问、讨论、等训练其表达能力。
四、摆脱单纯的死记硬背,提倡理解记忆
面对日常生物课本中需要学生牢记的知识,光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是不行的,理解记忆易记且保持时间长。帮助学生记忆的方法很重要。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将洋葱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制作过程总结为八个字:分离、漂洗、染色、压片;通过简单的口诀,帮助记忆易记且保持时间长。再比如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两种相似同时又有联系的内容,合并列出表格,然后再比较分析,使所授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便于理解记忆。再比如我们将一些生物的基本特征编成简单的小迷语,使其形象深入人心同时又是通俗易懂。如:“有尾无腿生水中,有腿无尾登陆上,又能游泳又能跳,见到害虫一口吞(青蛙)”,这大大提高了记忆效果。每节课前,我都让学生明了学习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地位,以调动其积极性。如在学习"人类遗传病与优生"时,我首先告诉学生我们学习的目的是要知道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以及优生的概念和开展优生工作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提高学生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认识,同时告诉学生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染色体变化知识,以及环境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与学生互动,设计一段简短精炼的结束课
结束课可以将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加以“画龙点睛”,起到强调、梳理作用,为下堂教学埋下伏笔。并且,日常教学中偶尔可以与学生开展互动,让学生自己结课,锻炼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课堂教学时间总是有限的,结课时偶尔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和一些技能训练,让学生课后观察思考探讨,可以扩大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中学生物教学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由浅入深地、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有助于理论更好地联系实际,加强生物课的实用性;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保护我们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参与意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生物教学改革的方法论文(共3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