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国际化的发展,英语的使用在国内更加广泛,小学英语学习是英语入门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根据语言能力描述中的年龄因素,主要对语言能力量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进行了探究.
摘要:应用二语习得领域中的年龄因素理论,调查了语言能力描述语中的年龄指向成分(即年龄因素)以及该成分对CSE在小学英语教育中使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初步生成了语言能力描述语中的年龄因素列表,并发现描述语中的年龄因素不仅源于儿童、成人间的人群特征差异,也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年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使用者理解描述语所要求的语言难度。
关键词: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语言能力描述语;年龄因素;小学英语教育
作者:王隽1,高淼2 (1.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闵行200240;2.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海淀100081)
一、背景
语言能力量表是当代流行的对语言能力提供系统性描述的方法。《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简称《欧框》)是当下影响最为深远的语言能力量表之一。[1]作为欧盟语言教育、评测的共同参考基础,《欧框》颁布以来被不断推广、实践,其影响力已扩展至欧洲以外的多个国家和地区。[2]我国现存的各类考试、评估项目缺乏一致性,近年来对制定全国统一的中国语言能力量表的呼吁日渐高涨。[3]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hina’sStandardsofEnglish,CSE)建设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是当代中国“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4][5]
CSE是一个全国通用的纲领性标准,同《欧框》一样没有设定使用者年龄限定,量表中的语言能力描述旨在适用于多个年龄段的英语学习者。但根据Jin,Wu,Alderson和Song观点,CSE与《欧框》的区别在于使用者人群的不同。[4]《欧框》主要适用于成人,而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将在CSE使用者群体中占据很大比重。因此,与《欧框》相比,年龄因素对CSE的影响相对较高,突出了对CSE在小学英语教育中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的重要性。
Hasselgreen和Caudwell基于儿童语言习得理论对《欧框》在儿童语言学习者群体间的适用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B2及以上级别中描述语存在不符合13岁以下儿童认知、社交、母语和读写能力特点的成分,说明了语言能力描述语存在一定的年龄指向性。[6]本研究参考该方法,以CSE口语量表为例,对语言能力描述语中年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基于调查结果浅探CSE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情况。
二、文献综述
(一)语言能力量表
语言能力量表是对语言使用者运用某种语言能力的一系列描述。[7]其核心构成要素为参数体系、分级系统和描述语。首先,参数体系是量表目标语言能力构念的直接体现,包含该构念的主要特征和维度,是量表的整体架构,也是描述语的分类依据。以交际语言能力理论为基础的量表主要描述的是语言学习者完成交际任务时所运用的语言能力表现(或行为)。CSE的理论基础为Bachman和Palmer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型,其参数体系设计结合我国的英语教育特点,包括听、说、读、写等多个语言技能或知识。[8][9]其中口语量表设有三级参数,共17项分类。[10]其次,量表以语言能力连续体(continuum)为基础,包含一套判定语言水平的评分系统。该分级系统的确立是对描述语库中的描述语进行量表化的过程。在CSE前期的描述语收集、建库阶段,专家根据经验、现有的课程标准等将CSE初分为初、中、高三等共九个级别的英语能力水平。该级别划分会根据随后的实证调查来验证并确立。[11]最后,描述语是量表的主体,CSE所使用的是“能做”描述语(can-dodescriptor),运用“能做”语义模式,为作为语言教学与测试内容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和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在完成语言任务时的典型能力特征进行描述。“能做”描述语的撰写既基于语言能力理论,又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使描述语不仅包含真实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行为,还包括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完成语言任务时所运用到的语言能力的多方面描述。[12]国内外很多量表都采用“能做”描述语,《欧框》是其中典范。
作为通用的语言能力量表,《欧框》具有使用目的多样化、使用场景灵活、可被进一步延展和精炼、易于使用和非教条性这几个特点。[1]这些特点都为通用的语言能力量表提供了参考范式,但同时也突出了此类通用的量表在情景化使用方面的问题。如Fulcher指出,《欧框》虽作为“框架”(framework),但同时附带了“(理论)模型”(model)的特点。[13]“模型”基于理论,没有指定特定情景,故使用场景灵活;而“框架”需要有一定的情景针对性。Weir也指出,《欧框》描述语中情景化程度模糊、缺乏足够的情景变量(如适用人群、任务要求等),导致使用者在实际教学、测试中不清楚如何将其合理化应用,对量表的语境效度具有负面影响。[14]
(二)年龄因素
自从神经心理学家Penfield和Roberts提出年龄对语言学习存在影响以来,年龄因素研究一直极富争议。[15]争议围绕年龄因素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如学习速度、最终成就),以及造成该影响的原因。[16][17]几乎任何一个心理学家或语言学家都或多或少认同儿童在语言习得上优于成人,但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至今尚无普遍接受的解释。[18]Ellis将多年来较主流的解释根据理论核心分为六大类:感知敏感度因素、神经科学因素、认知因素、情感-动机因素、输入因素。[19]以上六大类反应出在二语习得领域中对年龄因素影响源头的搜寻主要集中于儿童、成人群体间的内在生理差异,如感知敏感度、神经系统、大脑信息储存等,甚至输入因素也实为内在语言处理机制,外部环境因素不被视为产生儿童、成人语言习得差异的主因。
本研究所要调查的是语言能力描述语中具有明显年龄指向的成分,具体操作为判断描述语中是否存在明显符合/不符合儿童或成人群体特征的成分。例如,“能学唱英语儿童歌曲和歌谣15首左右”(《义务教育英语课标》[20])中的语言行为(即“唱儿歌”)很大程度上不符合成人行为特征,是“儿童群体适用性较强”的描述语,“唱儿歌”即为描述语中的年龄指向成分。根据这个定义,上述Ellis所归纳的六类年龄因素对本研究不一定都适用,如相关度较低的感知敏感度、神经科学和语言储存区域因素。由此,本研究中对年龄因素的分类同时参考McKay基于测试角度归纳出的儿童与成人之间的显著差异——成长、读写技能和脆弱性。[21]首先,“成长”是指相对成人而言儿童在“认知能力”“情感能力”“社交技能”和“体能”上依旧处于成长阶段。将这些方面应用于判别年龄因素时,主要看描述语中的语言任务是否对认知能力要求过高、是否包含不符合儿童成长特点的社交技能和情感能力。“体能”指保持平衡、跑、跳等综合体能和裁剪、使用工具等精细体能。将该特点运用于对年龄因素的判断上,主要看描述语中的任务对手眼协调能力的要求是否过高。其次,“读写技能”强调成人有一定的母语读写技能基础,而儿童则是同步进行母语和目标语的读写技能学习。最后,“脆弱性”是指儿童对于负面情感的处理能力远不及成人,该特点同上述“情感能力”一致。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浅析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小学英语教育的使用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