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领域发展起步较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从专利申请量来看,在1999年该领域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几乎零,直至2003年才略有起色,但整体发展规模不大,速度略缓。从专利申请的类型来看,该领域专利申请主要以实用新型为主,占总数的73%,发明仅占23%。可见,我国汽车发动机曲轴减震器领域的技术创新大多以结构或者技术的改进为主,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略显不足。
(2)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领域创新地域的分布基本与汽车行业发展强弱地域分布一致。从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领域专利申请量来看,排名靠前的地域主要为广西、浙江、安徽、湖北和江苏,该分布基本与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较强的地域分布保持一致。因此,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可以反应出该领域技术创新的发展状况。
(3)我国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领域的创新主体相较国外该领域创新主体能力较弱。就该领域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来看,以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虽然在专利申请数量上优势明显,但大多为实用新型,而德国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虽然在专利申请数量上无优势,但所申请的所有专利均为发明,且是最早在我国申请该领域专利的企业。可见,国外在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领域的技术创新发展较早,且优势明显。
3.2若干建议
(1)追踪国内外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领域科技创新的发展态势,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制定出适合提升自身发展的计划和目标。
(2)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强自主技术创新,特别是要强化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创造出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3)从政策法规、资金和人才等多方面加大对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科技创新主体的扶持力度,壮大其实力和规模,增强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和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磊,沈金波.专利情报分析方法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6(11).
2穆飞鹏,李慧子,朱艳华.浅谈专利信息分析在企业专利战略布局的应用[J].电视技术,2013(2).
3刘璇,文庭孝.国内专利竞争情报研究综述[J].情报探索,2013(1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学类汽车发动机曲轴减振器技术创新专利分析(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