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实现学生能力的阶段性、螺旋式上升,以学科交叉为基础,以跨界融合为途径,以科研创新为载体,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具体而言,跨界理念可以诠释为“跨思维界”、“跨知识界”、“跨组织界”3个方面。
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跨越思维门槛。跨思维界,首先要改变传统认知,进行跨界思维培养,同时也要进行团队培养。在科研上,跨界是学科交叉,而从创新方法来说,跨界不过是要素的重新组合。创新,不仅要跨界,更要创造,并相互分享,取得更多进步。
所谓跨知识界,就是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打通专业“壁垒”,打通知识界线,突出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理念和定位,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导师组建跨学科研究和教学团队,通过“课程融合”“平台融合”“师资融合”“综合竞赛”等4个维度,为学生搭建立体化、综合化的跨界知识结构。
所谓跨组织界,就是要实现多方共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实现教育与行业相互对接,学校与企业、政府相互对接,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际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相互对接,跨越组织界限,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跨界融合。
为了应对产业升级转型、跨界融合发展的需求,让“跨界培养”改革落地,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综合竞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跨界。以“协同、融合、创新、共享”为目标培养跨界人才。
4结语
当前,很多地方高校正面临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因此,各高校应该积极主动地打破学科界限,推进同一学科群中间相关学科不断交叉融合,为学生创新创业寻求新的交叉点、新的突破点,开阔学生专业视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所特有的、勇于突破常规敢于尝试新思路新方向的优秀特质,切实增加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实施学科交叉,不断促进跨界融合,推动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这是高校在新时期所肩负的责任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培光,王军超.地方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基于学科交叉的视角[J].职业,2017(2).
2张媛.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11).
3许丽丽.基于“产学研”平台和学科交叉融合背景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19).
4赵慧臣,周昱希,李彦奇,等.跨学科视野下“工匠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策略——基于美国STEAM教育活动设计的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7(1).
5王颖. 构建学科交叉的药科数学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1).
6许俊强,郭芳,陈志,等.“学科交叉”全日制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学类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