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农业科研推广体系
现有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大多数是在计划经济时期为解决温饱而设立的。无论是区域布局、机构设置,还是岗位职责,都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产业发展对科技支撑的新要求。因此,在统筹推进财权、事权改革中,要整合现有机构职能和编制,建立资源、环境、生产、质量、市场的农业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形成“多位一体”的动态监测体系,既为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也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提供基础支撑。
(四)针对关键制约因素,有效解决产业发展瓶颈
科技创新必须面对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才能突出科技对产业的支撑。如重庆榨菜产业,关键是要解决春季运输及销售过程中的保鲜问题,如果外销不能有重大突破,扩大种植面积只会造成产能过剩,影响农民收入。稳定基本口粮安全,若不能有效提升地产稻米的口感品质和整精米率,盲目实施规模化连片种植,必将导致稻米的商品率和市场竞争力持续下降。柑橘、茶叶、中药材和调味品等特色产业,需要在精深加工和品质、品牌及市场占有率上有所突破,才能形成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不能实现加工增值或扩大外销,扩大种植面积反而难以增收。
(五)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激励机制
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落实科技人员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建立与贡献相匹配的创新收益机制。鼓励农业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以科技支撑农业效率的提升,最终实现农民增收的核心目标。同时,根据团队发展需要,动态调整、优化人才资源和财政投入,激活科技人才创新动力,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沈琦(作者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学类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与实现路径探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