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中,荷西和三毛之间的爱恋简单而深刻。当三毛决心远走沙漠时,荷西没有劝阻,而是默默地收拾了行李,先三毛一步到了大漠上找到工作。在荒山的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三毛没有选择离去,而是留下来营救丈夫。在《沙漠中的饭店》中,她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给大家烹饪来自中国的食物,然后深受大家的喜爱。第一道菜“粉丝煮鸡汤”,还把粉丝比作了春雨一般,第二道菜叫蚂蚁上树,更加受到大家的喜爱。还有“荷西含情脉脉地望了我一眼,婚后他第一次如情人一样地望着我,使我受宠若惊,不巧那天辫子飞散,状如女鬼。”在做中国菜之余,还会抒情,三毛与荷西的感情是多么令人羡慕与向往啊。书中“黄脸婆”等等都是夫妻生活的一种很有情调的调侃,这不是骂,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爱。三毛经历过许多挫折,但我没有在她的言语中看到一个“苦”字,可见她是一位乐观豁达的女性。途跋涉,历程艰辛,但他们依然微笑面对,我们的人生也如此,就像海面不可能永远都风平浪静,我们只有拥有一颗乐观的平常心去静观其变,我们才能用生命去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三毛的文字,向来都是质朴,感人。“阅读她的书,仿佛你是在跟她交谈,而不是在读她的书,就像别后的友人在向你诉说着她远行的故事,不加任何修饰。看的时候舒服,放下时却是如此的感动。”在读这本《撒哈拉的故事》后,我也读懂了三毛,读懂了她的美,她的灵魂如漂泊的女子,去寻找幸福的国度。从她的身上我开始感知并感悟到了对生活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让我学会了无论生活中有多大的困难,我也要抱着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自由。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范本参考【三】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撒哈拉了,也只有对爱它的人,它才会呈现它的美丽和温柔。三毛热爱着这片土地。多年前,她无意间翻到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里,正好在介绍撒哈拉沙漠。只看了一遍,没办法解释,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这种情怀,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现在很多人逃避生活,美曰其名追求自由。却不知道,一个不懂自由的灵魂,在真正的自由面前只是不敢正视自己的懦夫。而三毛,在撒哈拉,这个原始贫乏的地方,用力地生活,努力去克服精神和物质上的困难。是她,教会了我面对生活的态度。
《撒哈拉的故事》整本书文字朴素,语言简单通俗,没有刻意的咬文嚼字。看她的书,不用去做笔记,穷尽心思去解读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的作用。尽管把心交出来,交给她,平淡阅读完,有笑有泪,过后会有隐隐的痛,每个故事都会潜移默化地打动着认真阅读她文字的人。下面是分每一章概述一下,我的文字贫乏,三毛的描述会非常吸引人。强烈建议忽略接下来的内容,直接去看她的书。
《沙漠中的饭店》 :沙漠中的条件极其艰苦。三毛一向对做家事十分痛恨,但对煮菜却是十分有兴趣。几只洋葱,几片肉,一炒变出一个菜来,这叫艺术。在沙漠这个家庭她开了一个“中国饭店”。为丈夫荷西煮的粉丝鸡汤,被荷西问道,是不是中国细面,答不是,是雨,是春天下的第一场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冻住了,山胞扎好了背到山下来一束一束卖了换米酒喝。做蚂蚁上树的时候,又骗荷西说不是粉丝,是尼龙线……
《结婚记》 :恋爱期间,三毛就跟荷西说过要去沙漠。没想到荷西不声不响先行一步,申请到撒哈拉一个工作。他想得很清楚,要留三毛在身边,只有跟她结婚,不然他的心永远不能减去痛楚的感觉。婚前一晚,荷西对三毛说:“我想带你去看电影,明天你就不是我女朋友了”。于是他们跑去唯一一家五流沙漠电影院看了一场好片子《希腊左巴》,算是跟单身的日子道别。结婚当天,看到荷西穿了蓝色的衬衫,于是,也找了一件蓝色的长衣服,戴了一顶帽子,没有花,就去厨房拿了一把香菜别在帽子上。简单的婚礼,有爱,足矣。
《悬壶济世》 :在大沙漠,三毛用两片阿司匹林止住了一个老年人的头痛。自此,总有老人和小孩向她讨药。因为医生是男的,当地很多终日藏在面纱下的妇女情愿病死也去医院。就这样,三毛陆陆续续给很多人看一些小病,还给山羊灌过葡萄酒,用指甲油给小孩子补牙齿。
《娃娃新娘》 :在姑卡十岁的时候,她父亲就让她嫁给一个不认识的男子。迎亲方式残忍暴力,新郎会和新娘抓打。在他们的观念里,结婚初夜只是公然用暴力去夺取一个小女孩的贞操。
《荒山之夜》 :一个傍晚,荷西拉着三毛去找有化石的小乌龟和贝壳。三小时在车上,穿越迷宫式的沙漠。中途,荷西下车,不小心走到了泥沼里。三毛想往回开车,找援兵。不料中途碰到三个恶男子,幸好三毛聪明,成功甩掉他们。历经千险,最后也救出了荷西。到家的时候,荷西问三毛,还要化石吗?三毛说要。第二天下午再去。
《沙漠观浴记》 : 沙漠中水资源有限,很多人是三四年才洗一次澡。一次四十块钱,在一间很小没有窗户的房间,很多人一起用一片小石头沾水刮自己的身体,刮得全身的脏都松了,就用水冲掉。除了身体外面,里面也要清洗。在海边,里面一次要清洗七天。女人们在海边,用桶提海水,倒入一个很大的罐子内,这个罐子下面有一条皮带管可以通水。一个女人半躺在沙滩上,另外一个将皮带管塞进她体内,如同灌肠一样,同时将罐子提在手里,水经过管子流到她肠子里去。等灌足了水,女人就会排泄……一个人的体内原来可以容下很多水,真是不可思议。
《爱的寻求》 : 三毛住的小屋附近,开了一家小杂货店。三毛一天要去四五次,结账太麻烦,三毛就要求管店的年轻人记账。慢慢地,就和管店的小伙子沙仑很熟了。有一天,沙仑要求三毛帮他给太太写信。三毛才知道,沙仑前一年将父亲的遗产带去阿尔及利亚买货,结果货没买成,娶了一个女人,给了一大笔钱做聘礼,回来后,对方没有跟回来。最后,女方来信说要钱,才能买机票回来……沙仑没有听三毛的劝,还是深信对方不会骗他。他多打一份工,最后拿了哥哥店里进货的钱和面包店里收来的账,逃了。飞蛾扑火时,是幸福的。
《芳邻》 :三毛的邻居们表面上看起来都是肮脏而邋遢的撒哈拉威人。住久了,周围邻居都喜欢找三毛借东西,而且习惯性不还。三毛一旦拒绝,对方就会说:你拒绝了我,伤害了我的骄傲。于是出现了很多哭笑不得的事情。不过也感谢这些邻居,她沙漠的日子被弄得五光十色,再也不知寂寞滋味。
《素人渔夫》 : 为了省菜钱,同时又能去海岸线看看,荷西和三毛去捉鱼。第一次就请客吃掉了。后边萌生了捉鱼来卖的想法。结果出了好多好笑的事情。
《死果》 : 三毛在地上捡到一个脏兮兮的本底项链。把麻绳剪了,上面的小布包拆掉扔了,留了一片锈红色的铜片。她带在脖子上。接下来发生了一连串匪夷所思惊恐万分的事情,差点要了她的命。
《天梯》 :三毛胆子大,不知什么时候早就会开车,但是一直没考驾照。直到父亲来信让她趁着有空闲就考了。笔试前,她怕自己紧张会忘记。就去找到主考,要求口试交通规则,因为她能把整本书都背下来。主考官不同意,末了又对她说让她放心,一定会通过。没想到考试当天,她的卷子上都是诸如:开车碰到红灯应该停下来,冲过去?看到斑马线上有行人应该停下来,压过人群之类疯狂的笑话问题。场内考试三毛虽然技术过硬,还是出了一个小笑话……
《白手成家》 :刚开始沙漠里荷西的住所,破破烂烂。三毛来了以后,用巧手,一点点改造,有了家的气息。成了记者都会去拍照的地方。
《收魂记》 :初来沙漠,三毛最大的雄心,就是用摄影机拍下荒蛮之地游牧民族的生活形态。一次,她拍照的时候,当地人以为她收了他们的灵魂,他们快死了。最后三毛怕给他们造成伤害,就骗他们说把灵魂还给他们。把胶片取出给他们看。一路上,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拍照记。
《沙巴军曹》 : 讲了沙漠军团中一个酗酒成瘾的军曹的故事。多年前,沙漠军团和撒哈拉威人经常为争夺用水起冲突。一次夜里,一大群撒哈拉威人偷袭营房,杀光了睡梦中的沙漠军团。除了那个军曹,他那夜喝醉酒,跌在营外,醒来他的伙伴全死了。自此,他恨所有的撒哈拉威人。一天早上,他开车经过爆炸的地方,一群撒哈拉威小孩在玩一个盒子。盒子上还插着游击队旗子。他觉得不对劲,就下车,结果其中一个小孩子拔了军旗。盒子炸了。军曹身体抢先扑上去,孩子只是受伤。他牺牲了……
《搭车客》 :讲述一群神秘的女人,她们每个月都坐飞机过来,在郊外做生意,晚上拦过路车。娼妓,大概不是生计,也不是道德的问题,而是习惯麻木。
《哑奴》 :奴隶是抓来的,沙漠里看见有黑人住着,就去捉,打昏了,用绳子绑一个月,就不逃了;全家捉来,更不会逃,这样一代代传下来就成了财产,后来变成可以买卖。文中讲了一个善良勤劳的哑奴的故事;
《哭泣的骆驼》 :讲述战争中一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十月份,每晚睡前断断续续看,喜欢她对生活的细腻描述,被感动到了。很想去沙漠走一趟。沿着她的足迹,好好感受这个温暖过三毛的地方。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范本参考【四】
第一次读三毛,选中了这本早有耳闻的《撒哈拉的故事》,豆瓣评分9+的书果然名副其实。 书中写三毛与先生荷西的那些事,平平淡淡,但恰到好处的流露出荷西对三毛的情意。荷西不会说什么甜言蜜语,但他实实在在为三毛做了许多,过了耳听爱情的年纪,就会知道这种真情切意多么可贵。 读到荷西陷入沙坑的时候,心不由得跟着紧张起来,虽然知道荷西不是因此去世,但还是边读边祈祷着一切相安无事。一般经历过这么危难的情况,大多数人惊魂未定,再也不会以身犯险。所以三毛是勇敢疯狂的三毛,她还是决定再来找化石;荷西是深爱三毛的荷西,就肯陪着她一起疯。 读完哑奴,心里就像被堵住了一样难过。在这个不许离婚的沙漠里,居然可以光明正大的养奴隶。他们的命运,从还未出生那一刻便已注定,他们没有自由,只能服从主人的命令。可是哑奴却是那样一个憨厚老实、勤劳恳干、知恩图报的人,他懂得感激,帮三毛他们做过不少活,比那些只知道借东西的邻居们不知好多少倍,可他却偏偏是个身不由己的奴隶。他是主人交易的物品,他被带走以后还能再回来守护这个还算幸福的家吗?他的故事就此结束了吗?他还会再有多少任主人呢?想想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人生而平等,读起来更感其悲凉。 撒哈拉威的女人也好可怜,就算生了病快要死掉都不能看医生,生孩子需要接生也不能看医生,就因为医生是男性。她们连最基础的计算和常识都不懂,不知道自己的年龄,生了孩子的也都不知道孩子是怎么来的,深入人心的男女差别观念限制了她们领略大千世界。十岁就被通知要结婚,还是父亲包办的婚姻,连要嫁的人是谁都不清楚,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嫁过去,然后父母会收获一笔嫁妆费,这种脱离了恋爱与感情的婚姻,让我感觉能像是人口买卖。女人们在撒哈拉威毫无地位,这种以风俗为借口的歧视和欺压,让我隐隐的有些愤怒。像沙伊达这样受过教育的女人,居然被人们一致排挤,居然遭到其他女人们的恶意揣测恶言相向,最后还被卑鄙小人羞辱而死,真让人愤慨。 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受害者对被害的不反抗甚至认同,莫过于受害者助纣为虐自相残杀。我想我是不能像三毛一样待在这个大沙漠的,我无法放弃我自小树立的三观去一味符合他们毫无道理的风俗,看到居民们执迷不悟、顽固不化,我很可能会气死在那里。虽然我也很想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但有些事情,无法用景色来弥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范本精选(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