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各国驻华使节团向国民政府正式提出照会,要求基于人道主义立场,下令四行守军撤退。此外,出于对八百壮士的崇敬与同情,各种社会团体和社会名流都通过各种渠道呼吁国民政府命令四行守军撤退,以保全这支英雄部队。
从中国方面看,谢晋元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屡挫日军兵锋,极大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同时也在国际舆论面前,展示了中国以弱抗强的不屈意志,从这点上说,四行仓库守军已经出色完成了“争取时间,唤起友邦同情”的使命。在此背景下,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再白白牺牲这支英勇的部队。而且四行仓库守军坚守本就为让列强帮助,一味与租界当局拧着干,反而与初衷适得其反。最主要的是顾维钧率领的中国代表团从布鲁塞尔传回了消息,美英等国不打算帮助中国,中国提出的经济制裁日本,没有得到列强的支持。四行守军再坚持下去已无意义。于是10月31日上午蒋介石电令88师师长孙元良,据各方之请,命令524团1营于11月1日凌晨2时撤离四行仓库归建。蒋介石在当天的日记里这样写到:“为主帅者,爱惜所部与牺牲所部皆有一定限度。今谢晋元死守闸北一隅,任务与目的已达,故令其为荣誉之撤退,不必再作无谓之牺牲矣!”
当晚21时,张柏亭通过电话命令谢晋元率部于当晚撤出四行仓库。谢晋元听到这个命令,极感惊异:“全体官兵早已立下遗嘱,誓与四行最后阵地共存亡,但求死的有意义,死得其所!请参谋长报告师长,转请委员长,成全我们”!……张柏亭与冯圣法轮番开导,谢晋元、上官志标、杨瑞符也交替回答,态度都十分坚决,张柏亭在回忆录中甚至写到“在电话中也可以感受到守军声泪俱下的情状”。但军令如山,张柏亭只能用严肃的语气训斥道:“你们成仁取义的决心固然十分可佩,但这是委座的命令,我们只是命令的传达者。军人要以服从为天职,打日本鬼子机会有的是,今后还有比守四行仓库更重要的使命,等你们去担当。如果你们违抗命令,那你们的勇敢与牺牲,只是匹夫之勇而没有意义了!”话说到这个份上,谢晋元只能接受了;最后全营人员撤入英租界。
讲完历史,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电影,《八佰》是亚洲首部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效果非常真实。从整个影片的效果上看,制作方面确实用了很大心思。拍摄地点虽并非当年的四行仓库(四行仓库已经改成了纪念馆,无法进行拍摄),但是剧组特地搭了一个200亩的实景,而且还人工开凿了一条“苏州河”,并且1:1还原了苏州河北岸战场。这样的道具制作,已经可以说是真的很投入了。
在演员的配音中,电影没有为了省事一律使用普通话,而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士兵选用各地方言。这样的处理方式,看得出整个导演组的用心。
在情节表现上,几个被迫坚守四行仓库的士兵,由于害怕死亡,一直试图逃离,直至最后全体撤退,他们也没能真正拿起枪来战斗,这样的情节安排,真实的再现了人性的弱点,而不是像以往一样,每次都是胆小鬼一上战场,就要逃跑,当看到身边的战友被打死后。他毅然决然的拿起枪与敌人拼命这样千篇一律的情节。影片的情节设定,更加着重表现真实。
影片对战争场面惨烈的真实表现,相比于以往手撕鬼子,包子手雷,帅气抗战,手榴弹炸飞机这些抗日神剧,《八佰》真可以算的上是真心制作了。
在影片中,曾经有这样一个场景,日军顶着钢板突到了仓库墙根,准备安放炸弹,这时一个战士身上绑着手榴弹毅然决然的跳了下去。紧接着后面战友跟着一个接一个的绑着手榴弹跳了下去,赴死的士兵在让战友绑手榴弹的时候,每个人都说“绑紧点”。这一桥段的设计,是真实历史的再现。
除此以外,除了真实历史再现外,某些情节,电影也进行了艺术的夸张与虚构,许多人冒着生命危险为仓库守军接通电话线的场景,就是电影中的虚构,实际真实的历史中,并没有此事,但影片中的这个设计,更加体现了民众对四行仓库守军的全力支援。
在仓库顶上升旗时,战士们冒着敌人战机的扫射,前赴后继冲向了旗杆,誓死不让国旗倒下。在真实的历史中,其实四行仓库守军只是在没有国歌的情况下,立起了国旗。电影中的表现,似乎借鉴了美军硫磺岛升旗的场景。
其次,谢晋元骑着高头白马,与日军指挥官会面,日军指挥官说第二天要正式进攻,并且使用重炮,这个场面显然是电影中的虚构,真实历史中并无此情节。
最后四行仓库守军在撤入英租界时,要冲过日军枪林弹雨封锁的垃圾桥,桥对面租界里的中国百姓集体聚集在租界铁丝网边,伸手期盼英雄的到来。这个情节得设计是参考了《我的团长我的团》里打散了的远征军士兵,在日军的炮火下横渡怒江,撤回东岸的桥段。实际中,四行仓库守军只是按计划撤入英租界,并未遭遇日军开火。
纵观整部影片,虽有夸张与虚构,只是为了烘托战争的惨烈,与守军的英勇,并未有脱离现实的无厘头设计,在叙述上,基本还原了真实的历史。是近来少有的优秀抗战作品了。
《八佰》观后感参考范文【四】
整个影片呈现出一种灰暗的色调,黑白肃杀,唯一的颜色的就是鲜红的血,随着一颗颗子弹射进人体后喷涌而出,在屏幕上渲染出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八佰》就是这样带我进入了这段惨烈的岁月当中。
1937年10月,上海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国民党第八十八师524团团长谢晋元率领四百二十余人坚守在四行仓库,与上万名日军对抗四天四夜,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永不屈服,与日军抗战到底的决心。
片段一,上海法租界入口,灰暗的背景之下,雨未停,大桥之上,众人打着雨伞等待进入法租界,偶尔传来几声枪响,让人群更加躁动,上海大部分地区已经沦陷,只剩下法租界这边是安全的,一条河之隔,这边是流光溢彩,歌舞升平,那边是硝烟四起,断壁残垣,泥泞的道路,还有随处可见的战壕,暗红色的血迹,一副人间炼狱景象。
片段二,日军来犯,坚守四行仓库的士兵们立即开始拦截阻击,一颗颗子弹挟裹着收割生命的戾气快速的飞过来,那些无畏的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守护着四行仓库不被敌人攻陷,自己的兄弟倒下去了,旁边的人赶紧补上,子弹打入人的身体,有的来不及挣扎,瞬间毙命,生死只在刹那。
片段三,日军被打退,终于可以歇口气的兵士们,趴在窗户那里,看着对岸的歌舞升平,那里有戏台、有热气腾腾的包子铺、有人来人往的赌场、有穿着旗袍的美女在窗边远眺,那边才是他们向往的生活,可是作为一名军人,他们的职责是保家卫国,他们要保护那些平民,保护他们安宁祥和的生活不被敌人侵犯,为此,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
片段四,敌人再次进攻,重炮攻击,眼看四行仓库被炸的满目疮痍,更多的士兵倒了下去,敌人又拿着钢盔甲护住下面的工兵对墙体进行凿破,埋入炸药,如此猛烈的炸药,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守护在上面的士兵扔手榴弹,想炸开他们的防护,可是钢板太厚,一点作用都没有,如此危急的时刻,他们的士兵站了出来,身负炸药,义无反顾的跳了下去,顿时,一声巨响,火光冲天,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此逝去,但是敌人并没有退缩,我们的士兵身上绑缚炸药,排成一行,前赴后继,他们站在那个洞口前,高喊着自己的名字和籍贯,挨个跳了下去。对岸的人们听着那边的爆炸声和士兵们最后的呐喊,都眼含热泪,深深的鞠躬。
片段五,为了给对岸的八十八师的勇士们送电话线,法租界这边的人们纷纷过来报名,只是当他们踏上那座桥的时候,日军埋伏在不远处的狙击手顿时将他们射杀,可是这边的人们还是义无反顾,哪怕在这座桥上走不到两步路,就倒下去了,最终将电话线送到军人身边的是那位看似冷漠的开赌场的痞子青年小刀,当他忍着剧痛,将电话线扔到接应他的士兵身边时,他终于如释重负,倒在血泊之中。
片段六,爱国女青年从水里游到对岸,冒死将一面国民党的旗帜送到留守的军人那里,当他们在大厅内商议,这面旗帜到底要不要升起,上面的命令是让他们再坚守两天,如果不升这面旗帜的话,他们咬紧牙拼一下还能完成任务,但是如果这面旗帜升起来,就是对日军的挑衅,那么日军将会发动更猛烈的攻击,那么他们估计一个上午就难坚持。最终他们决定升起这面旗帜,因为这里面不仅仅包含了他们的意志和信仰,也包含了他们奋战到底的决心。当在四行仓库顶楼升起了这面旗帜之后,对岸的人都沸腾了,还有英法等外国人,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永不屈服的民族,哪怕流尽身体里的最后一滴血,也要和敌人抗战到底。他们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活。
片段七,坚守在四行仓库里面的军人接到新的命令,让他们离开四行仓库,从那座桥撤回法租界,哪怕谢晋元团长据理力争,想要留守在这里,继续和日军抗战,但是为了大局着想,他不得不下命令,让他的战士们收拾行囊,重整军容军纪,以尊严、守纪的队伍从四行仓库撤离到法租界。日军自然不会放过此等机会,八十八师的士兵们分成一支支小队分批通过,团长下令,哪怕爬也要让他们爬到对岸去,为他们以后的抗战积攒力量。
谢晋元带头冲了出去,他们这一支队伍几乎全部牺牲,他已经冲了过去,但是看到后面受伤的士兵,他又折返了回去,当一支支队伍冲过来的时候,牺牲的战士也越来越多,看到此刻,对岸的女人和孩子们自发的将挡在桥上的栅栏掀开,嘴里喊着,你们快点啊,快点,那一只只手往前伸着,想拉住她们最可爱的战士们,此时镜头定格在这里,全片结束。
其实从《八佰》首映,引发的热论都不减,他们都说,看过此片,心中热血沸腾,感动的热泪盈眶。前两天,看新闻,一位老兵看完此部电影,在电影院里久久不肯离去,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家,哭的不能自已,我实在是不敢想象自己看过这部电影会是什么感觉。
同事提议去看电影,我稍微有些犹豫,但是从她口中说出《八佰》,我顿时有一种强烈的欲望,一定要去看,走之前,带了一包纸巾,因为,真的怕自己忍不住会落泪。
果然,当看到那些军人们不顾生死,坚守在四行仓库,在日军的攻击之下,他们一个接一个的倒下去,有一个士兵临死之前,拼着最后一丝力气向老算盘拜托道,求求你,顶替我的位置,守护住这里,不要让敌人攻进来,我瞬间眼泪止不住流下来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八佰》观后感参考范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