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升“智慧城市”气象服务能力。
1.强化亚运会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编制亚运会气象服务保障方案,实施亚运会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开展亚运会气象加密观测系统、信息基础支撑系统、精细化气象预报系统、智慧气象服务系统和突发事件气象应急保障系统建设。围绕亚运会筹备和举办各环节,开展前期背景分析、场馆建设、火炬传递、开闭幕式、户外赛事等全过程气象保障服务。制定完善会展赛事等重大活动气象服务标准,为x打造国际会展之都赛事之城提供具有国际化水平和x特色的气象保障服务。
2.提升城市运行气象服务能力。根据x大城市灾害影响及脆弱性特点,建立城市气象防灾标准体系,实现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精细化管理。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气象与城管、供水、供电、供气和交通等部门信息交互,构建智能集约的大城市气象服务系统,提高城市生命线系统应对高影响天气的综合能力。加强城市气象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强化主要街区、交通枢纽、公交地铁等人员密集场所气象服务信息传播。
3.提升气象服务市民获得感。建成面向民生的公共气象智慧云服务平台,实现个性化、交互式、智慧型、基于位置的智能服务。加快构建覆盖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全域旅游气象服务体系和标准体系,积极开展中国(地理)气候标志认证品牌创建。健全交通气象服务体系,建立轨道交通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开展轨道交通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推进道路结冰、城市积涝等联合预警和应急联动。建立适合通用航空用户需求的航空气象服务体系,开展通用航空气象服务。完善健康气象服务产品,建立疾病发生、流行气象条件分析预报业务,开发流感、儿童哮喘、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等气象服务产品。
4.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普及率。将气象科普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科普体系,增强社会公众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加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深化现有基地内涵,推进气象科普融入社会科普场馆建设,积极创建全国气象科普示范基地、示范社区。深化校园气象科普机制,完善示范创建、教材编写、师资培养等长效机制,将校园气象辅导员培训纳入教师培训系统。创新气象科普形式,大力发展气象科普网络平台,引导、培育社会力量参与气象科普产品制作与宣传。
(四)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精准化水平。
1.开展超大城市综合气象观测试验。编制超大城市综合气象观测试验方案,实施中国气象局超大城市综合气象观测试验试点工作。完善地面气象观测,加密重点区域自动站网,增加能见度、天气现象等观测要素。加强大气综合垂直廓线探测,开展X波段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仪、激光云高仪、小型无人机等组网观测,完成探空观测自动化改造。针对大城市复杂地形,开展城市冠层和城市微气候观测。基于多源观测资料,组织开展观测预报协同试验和雾霾垂直探测试验,促进观测与预报的互动融合,调整优化观测站网布局,实现x超大城市综合观测业务现代化,为城市精细化预报预警提供支撑。
2.推进智能网格化气象预报预警体系建设。融合多源探测资料,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突发强对流天气自动识别、追踪、分区发布的监测预警系统。基于国家、省级业务指导产品,建立x—x小时xxx米网格降水预报和突发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x—xx小时x公里网格气象要素格点预报、xx—xxx小时气象要素格点/站点一体化预报产品体系。发展基于影响的气象预报业务和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完善城市内涝、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水库水位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基于精细化格点订正预报业务系统,优化完善市、区县(市)一体化综合业务平台,并实现网格预报向文字预报、语音预报自动转换。逐步建立中期延伸期预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测业务。
3.提升气象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支撑水平。优化气象高性能计算系统和市、区县(市)两级信息网络架构。基于“政务云”和x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气象大数据与社会行业间数据的融合,为智能气象预报和气象服务提供大数据基础支撑。开发以云服务技术为核心的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根据用户行为预测用户需求,实现个性化智慧气象服务。建设全市网络监控系统,健全涵盖气象信息生成、传输、存储、服务和应用各环节的可视化运维管理平台。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制定重要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机制、信息安全工作档案制度。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将x市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x市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市)政府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统筹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明确各单位责任分工,落实具体措施。
(二)加强科学管理。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将各区、县(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气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区、县(市)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和监督,适时组织开展阶段性评估,对各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和督办,确保取得实效。
(三)加强依法行政。
完善以地方性法规为主体、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相配套的气象法规体系,制定颁布《x市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条例》。加强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气象相关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及时查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
(四)加强科技和人才保障。
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将气象人才纳入x市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建立以科技突破和业务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与考核激励机制。深化气象部门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机制,建立共享式科技研发试验平台,支持创新型研发和科技成果业务转化。
(五)加强财政保障。
各区、县(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积极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气象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关于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