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育发展规划
(一)高中教育。建立教师正常补充、人员流动机制,激活高中教师队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2—3年的时间,整合我县教师队伍结构。把汝南高中、汝南二高不适应高中教学的教师充实到初中任教;把不适应初中教学的教师充实到小学任教。从外地普通高中在职教师中招聘39名35岁左右的骨干教师,充实到我县高中教师队伍(其中汝南高中21名,汝南二高14名,双语学校4名)。县解决编制和工资,津贴、补贴和安家费由学校自己解决。短期内能快速提高我县高中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高考升学率,提升教育形象,扩大教育影响,激活高中教师队伍。为加强对高中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教研活动、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指导,将在招聘高中教师时招聘补充7名高中教研员,加强高中教学指导,此项工作即将进行。2011年前要新建一所高中(搬迁汝南二高),2015年前力争再新建一所普通高中,全县普通高中达到4所,满足我县高中教育需求。
(二)初中教育。
1、推行校长竞争上岗制度。今后中小学正、副校长岗位空缺一律实行竞争上岗。采取自荐、资格审查、竞职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察、任命等方式,在全县教育系统内公开选拨,聘期三年。对新聘的中小学校及中心校正副校长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完成任期目标的,继续聘任;完不成任期目标的,不再聘任;对不胜任工作的随时解聘。
2、建设示范性初中。按照教育部要求“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的原则,结合城市建设规划和人口增长趋势,科学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积极稳妥地推进师资均衡,逐步吸引农村中小学生到县城就读。用2—3年的时间,把部分乡(镇)存在的二所或三所初中逐渐合并成一所,按年级分校区就读。既可解决两校或三校争生源、农村初中教师缺编和学科不配套的问题,又能腾出初中校舍办农村寄宿制小学。随着城市规划调整,三门闸、三里店初中也要扩大办学规模,更名为汝南县第几中学,部分农村初中学生也可以向县城新区学校集中。在中心乡(镇)规划县一中、县三中、和孝初中、老君庙初中、留盆初中、梁祝初中、金铺初中、三门闸初中、王岗初中、官庄初中10所学校为示范性初中,既可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又可实现窗口引领、示范带动。在县城建设两所九年一贯制中学达到新城区初中5—6所,实现初中学生向县城集结的目标。
(三)小学教育。在2010年年底整合53所小学的基础上, 2010年前整合农村小学45所。高年级学生向由初中腾出所办的寄宿制小学或向县城新城区新建小学集中,只保留部分低年级教学点。可以解决农村小学教师缺编、学科不配套、课程开不齐的问题。随着城市规划调整、新城区建设速度加快、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农村中小学校资源整合,将会有大量的农村学生到县城就读。根据新城区开发建设,科学规划学校布局,预留学校建设用地。新建小学5—6所、民办幼儿园2所,把大量的农村小学生吸引到县城上学;部分小学生留在中心集镇就读,让小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实现小学教育公平。
(四)职业教育。统筹县域职业教育资源,调整职业学校布局,将马乡职业高中(汝南县第一职业中专)、老君庙高中、县卫校、县农机校、农广校、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及其它公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源整合,在实验中学原址建立120班规模、在校生6000人、总投资8000万元的汝南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建设分三期完成:一期工程投资3000万元,完成40班规模、可容纳XX名学生所必需的教学、生活用房;二期工程投资3000万元,完成40班规模、可容纳XX名学生所必需的教学、生活用房,并添置部分专业实训设备;三期工程投资XX万元,完成校区所有规划项目及实训设备投资,全部建120班规模的示范性职业学校。
(五)学前教育。办好县直幼儿园,以引导、示范全县学前教育。将学前教育推向社会,鼓励幼儿园吸收社会资金合作办学,同时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规范管理,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六)教育投入。县财政每年会安排专项资金,奖励在高、中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和教师,高招奖金每年60万元,中招奖金每年20万元。全县每两年评选10名有突出贡献教师,每人奖励XX0元;每两年评选10名优秀中小学校长,每人奖励10000元;每年评选高中、初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师德标兵各30名,每人分别奖励5000元、3000元、XX元,激励措施会带来令人满意的成绩,一定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也一定会带来丰硕的成果。
(七)发挥名校效应。采取积极措施,留住汝南园林学校和汝南师范两所百年老校,把两所中专学校申办成专科院校,充分发挥名校效应。既可为汝南培育技术人才和幼儿教师,又可取得两所学校百年积淀人才资源支持,势必为我县教育带来潜在影响,争得人力和资金支持,从而为汝南教育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我们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县教育工作者只要团结一心、务实重干、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共谋发展,一定可以负重前进,一定会迎来教育的春天。
浈江区长乐中心小学 教育装备工作汇报
根据《韶关市中小学校教育装备使用效益与管理工作考核实施方案》(韶市教[2013]96号),对照《韶关市中小学校教育装备工作绩效考核表》的要求,我校加强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切实提高本校的教育装备管理工作实效。
一、思想重视、领会精神。
思想上重视,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学校的教育装备在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切实提高本校的教育装备管理工作实效。
二、健全组织,明确职责。
我校成立了以张雪锋校长为组长、邱小关副校长为副组长,分管主任马远洲、罗韶明组成的电教装备领导小组,把各处室的基础设施的目标责任迅速分解到相关成员,让每位责任人明确在实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中自己的职责。做到标准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从而营造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建设的浓烈氛围。
三、改善硬件设施,优化教学环境。
一年来,为优化教学环境,促进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加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步伐,在区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我校加大经费投入,2013年3月投入经费12920元新购2台电脑,4台打印机;2013年10月,投入经费4020元新购3台打印机;并于2013年9月接受了一批体育器材用品捐赠(价值1230元);我校现在有1间多媒体网络电教室(含56台学生机,1台教师机),电教平台7间,科学实验室1间及配套设施一批;监控系统两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2021年区教体局教育装备工作汇报范文模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