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变法内容及作用却有着较高的评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并不一般地反对发家致富,只是反对那些“豪杰有力之人,其议论足以动士大夫者”,这是指家室富有、社会政治地位很高而又恣意兼并的人;他反对那些“富姓赇(受贿)吏,寓田势家”, ……他反对那些“元奸宿豪,舞手以乘民”,这是指乘人之危以攫取暴利的人:……主张通过法令制度和政策措施适当加以限制。
——谷霁光《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 荆公欲举财权悉集于国家,然后由国家的酌盈剂虚,以均诸全国之民,使各有所藉以从事于生产。……此义也,近数十年来乃大盛于欧美两洲,……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虽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啬,良以此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1908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矛头所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在农村采取的相应措施。(5分)
(2)据材料二,梁启超是如何认识王安石变法作用的?(2分)
(3)结合主要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深入研究王安石变法并为其作传的原因。(3分)
24.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拿破仑以军事起家,又由于军事的失败而失去政权,史学界对拿破仑的评价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开始更多地采用了机器生产。到1812年,国内已有200多家机械纺纱厂。1811年,工业生产总额比1789年提高50%。在农村由于消除了封建关系,农业发展也很快。……城市的资本又纷纷向农业渗透,加速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王铭《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材料二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对拿破仑来说,最致命的是他于1812年侵入俄国时所遇到的俄国各阶层人士的激烈抵抗。这种抵抗正像冰天雪地一样,造成拿破仑大军的灾难性的毁灭。从俄国冰冻的平原上开始,拿破仑的事业便一落千丈,并不可避免地在厄尔巴岛上结束了。因而,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帝国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2)据材料二,分析拿破仑“实施其著名的法典”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拿破仑的认识。(5分)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练习答卷2016年5月31日
6
班级 姓名 学号
21.(1)
(2)
(3)
280 22.(1)
(2)
(3)
7
23.(1)
(2)
(3) 24A.(1)
(2)
(3)
24B.(1)
(2)
(3)
热身练参考答案:
BADCB BADDC ADCAD BCCBC
21.(1)表现:农业和手工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商帮、会馆对促进市镇发展作用大;
8
外来商人融入当地社会,基层社会关系变动;初具地方自治功能,士绅占据主导地位。(3分)
(2)问题:社会转型缓慢;新兴阶级成长和新经济因素发展缓慢;中西方差距拉大。(3分)
(3)观点一: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是不断发展的。(1分)论据:农业:封建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农产品商品化;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手工业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商业: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货币(白银)作用越来越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商帮(徽商和晋商)。(7分)
观点二: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1分)论据: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业工具与生产技术没有重大改进;手工业:仍以手工作坊为主(经营方式陈旧);生产手段没有重大突破;商业:商业资本积累不足(商人大多用财富购房置地,供应子女读书);海外市场拓展不够(海禁等政策使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7分)
22.(1)原因:中国社会危机;中西文化冲突融合。特点:具有实践性(或工具性);新旧思潮具有交叉性(或继承性);具有理想性(或进步性)。(5分)
(2)离异: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3分)
(3)说明:特点:向西方学习,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对中西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1分)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促进了文化转型,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5分)
23.(1)影响: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说明:朝鲜半岛、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一些国家分别加入了北约、华约集团;不结盟运动出现等。(4分)
(2)特点:缓和与紧张并存。(1分)缓和原因: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美苏军备控制谈判得进展;欧洲局势趋于正常。紧张原因:美苏对外扩张的加剧导致矛盾加深。(4分) (3)含义:国家之间、区域集团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往。因素:美苏力量均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3分)
24A.(1)矛头: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高利贷者。(2分,任2点2分)举措: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3分)
(2)作用: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但并未增加国民财富。(2分)
(3)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惨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目的:为鼓吹变法,寻求救亡图存的精神资源。(3分)
24B.(1)原因:使用机器生产;变革封建生产关系;向农业渗透资本。(2分) (2)《民法典》通过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一方面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推广了法国的制度),推动了欧洲的进步;另一方面,促进了被侵略国家民族主义的发展,被侵略国家反抗拿破仑侵略,最终导致拿破仑的失败。(3分)
(3)认识:拿破仑是军事家、政治家,(1分)多次打败反法同盟;制定《拿破仑法典》,并在被征服地区推广,改造法国社会,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但拿破仑恢复帝制,对内独裁,对外扩张,导致了最终的失败。(2分)
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6届如东中学高三历史热身练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