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六校2015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本卷
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1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 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 米之间,自20 世纪90 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回答1-2题
1.图示沿海地
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地处热带,蒸发大 B.受“厄尔尼诺”的影响 C.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D.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2.该地区能够大量种植芦笋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条件优越 B.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C.水源充足 D.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图2为某地区人口迁移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迁入为正,迁出为负)与自然增长率
曲线图,完成3—4题 。3.图中该地区
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是
A.人口总数持续增加 B.人口总数先增加后减少 C.人口总数先减少后增加 D.人口总数持续减少 4.造成该地区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A.生态环境恶化 B.本地大量人口迁出 C.高素质人才外流 D.产业结构调整
每到隆冬时节,贵州大大小小的青山就被冻雨打扮得分外妖娆,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去观光赏景。冻雨是指天气较冷时,雨滴落到低于0℃的物体上,立刻结成冰并且附着在这个物体上的一种现象,图3中曲线是等温面分布图(等值距为2℃),据此回答5—7题
5.图示时刻正发生冻雨的地点
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与①地相比,③地
A.风力更弱 B .气压更低 C.光照更强 D.气温更高 7 .贵州之所以如此受冻雨“青睐”,有关其成因的推断正确的是 A.北方冷空气南下时过分冷湿,水汽遇地形抬升形成降水 B.地处云贵高原东北侧的斜坡地带,对冷空气的阻滞作用明显 C.西南地区因相对湿润,冻雨比北部地区强度大
D.多岩溶地貌,地表水丰富,温暖湿润的水汽上升强烈
图4为中国西南某区域不同地理要素图层。读图,回答第8--9题。
8. 该区域
A.高级住宅区集中在②地 B.③地适宜种植小麦 C.①地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D.钢铁厂布局在④地 9. 据图推断
A.居民点向西、南方向扩展 B.森林面积扩大,酸雨危害减弱 C.GPS可应用于道路规划 D.湿地面积减少,地下水源增加 2014年APEC会议于11月5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图5为APEC峰会第一天北京(40°N)与晨昏线的关系示意图,晨线与昏线分别交40°N于M、N两点,其中K为晨昏线与某纬
线的切点。读图完成10--11题。10.APEC会议召开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图中阴影部分达到一年的最大值 B.澳大利亚农民正忙于收获小麦
C.地中海沿岸国家迎来旅游旺季 D.天安门广场旗杆影子在地面转动的角度达一年的最大值
11.峰会期间,有关K、M、N三点的移动规律正确的是
A.K点上移,M向左移,N向右移 B.K点下移,M向左移,N向右移 C.K点上移,M向右移,N向左移 D.K点下移,M向右移,N向左移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36. (26分)读下列材料并结合俄罗斯的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向日葵为俄罗斯的国花,属一
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喜光,耐低温,耐盐碱干旱,种子 可食可榨油。
材料二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 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一般河流入海口鱼类资源丰 富,而鄂毕河的入海口鱼类资源却很少。 俄罗斯三大河流年平均流量表
各季径流占全年径流量(%)[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秋 春 夏 冬(12~2月) (9~11(3~6月) (7~8月) 月) 8 6 3 36 51 37 37 22 34 19 21 26 河 流 河口年平均流量(m3/s) 鄂毕河 叶尼塞河 勒拿河 12700 19800 17000 (1)简述表中河流径流量季节分配的共同特点及其原因(6分) (2)分析鄂霍次克海成为“太平洋冰极”的原因。(6分)
(3)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有大面积向日葵分布的有利条件(6分)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鄂毕河的入海口鱼类资源很少的原因。(8分)
37.(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某地区的干燥度分布示意图(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
比值)材料二 相关研究
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
材料三 酒泉、武威、兰州等地自古是重要的粮食、棉花及优质瓜果产区。近年来,酒泉等地农民在瓜
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这就是“压砂技术”。 (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分布规律,并简析其成因。(8分)
(2)简述酒泉附近地区农业生产利用 “压砂技术”能够提高瓜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原因。(4分)
(3)描述阿拉善高原沙漠的沙土被搬运到黄河三角洲的过程。(8分) (1)西北风(沙尘暴)将粉尘继续向东(东南)方向搬运(2分),途中受太行山,秦岭等山脉的阻挡,大量的粉尘被沉积在黄土高原(2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大量被冲刷至黄河(2分);泥沙被黄河携带至河口,由于流速减慢,泥沙逐渐淤积形成三角洲(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自然原因:辽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在南部纬度较低的平原地区生长期可达200天左右。(3分)
社会经济原因:农业科技专家进行水稻杂交,突破了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关键点。(3分)
(3)该地区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工业化进程加快,进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增加,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2分);城镇规模扩大,城市数目增多,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分);区域内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2分);该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会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该区可能会增加(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阿拉善高原沙漠的沙土在西北风的作用下,形成沙尘暴天气,将粉尘继续向东或东南方向搬运,途中受太行山,秦岭等山脉的阻挡,大量的粉尘被沉积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大量被冲刷至黄河,然后泥沙被黄河水流携带至河口,由于河口地区地形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逐渐淤积形成三角洲。
(2)结合材料三分析,辽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在南部纬度较低的平原地区生长期可达200天左右。为双季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然条件。农业科技专家进行水稻杂交,突破了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关键点,为扩大了双季稻的种植范围提供了技术的保障。
(3)根据材料二,该地区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工业化进程加快,进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镇规模扩大,城市数目增多,有利于城市化水平提高。产业转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过来,导致区域内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该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会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该区可能会增加。
考点:区域自然特征的成因,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产业转移对迁入区的影响。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2.(10分)【旅游地理】
《爸爸去哪儿》让许多人知道了云南普者黑,那里以“水上田园、彝家水乡、岩溶湿地、荷花世界”四大景观著称。景区内256个景点各具千秋,312座孤峰星罗旗布, 83个溶洞千姿百态,54个湖泊相连贯通,被誉为“世界罕见、中国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山水 田园风光”,具有极高的游览价值 。
依据材料,概述普者黑景区游览价值高的原因。
旅游资源数量多;(2分) 类型多样;(2分) 地域组合好;(2分) 特色鲜明;(2分) 美学价值高。(2分)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干热风是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综合性农业气象灾害。右图是河南省某地1951年~2014年干热风日数年代变化统计图。
试分析干热风灾害对农业生产的
影响及防治措施。
影响:易产生旱灾;加剧水资短缺;农业减产。(任选两点,每点2分,共4分)。 措施:加强对干热风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建设农田防护林;培育和栽种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适时合理灌溉;调整农业结构;加强灾害评估与灾害管理工作。(任选三点,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江西省六校2015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地理试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