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沪科版2017-2018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1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2.1 温度与温度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过程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重点 温度计的使用 四、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过渡】春天冰融化,夏天水长流,秋天云高远,冬天雪封河。以四幅美丽的图片引入本章的物态变化内容。四季交替变化的同时,也伴随着气温的变化,而物质状态之间的

变化也都与温度有关。我们这一章的探究就从大家所熟悉的温度开始。

(以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引入新课,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 (二)讲授新课 1.温度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

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

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

2.温度计 (1)【想想做做】

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

【过渡】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2)自制温度计:初二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仍占有一定的地位,部分学生对温度计有一定的认识,但并不全面。因此,我将通过与学生一起自制温度计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大家做完了以后,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得出结论。

【结论】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

(3)常用温度计的种类:

教师向学生介绍常用的温度计,分别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表。 (提示:常用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处于液态,才能正常使用。根据用途不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的量程不同。参考值:实验室用的温度计:-20℃~110C;寒暑表:-20℃~50℃;体温计:35℃~42℃)

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表 ①特殊结构:缩口

教师讲述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缩口,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回升到上面玻璃管里,读体温计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要使已经升上去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可以拿着体温计上端用力向下甩(不是体温计的普通温度计不能甩)。

②液体—水银量程:35℃~42℃分度值:0.1℃ 3.摄氏温标

【过渡】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T=273+t 4、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否在量程内。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

(3)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的底部。

(4)待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读书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三)重难点精讲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 (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的方法.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希望同学们要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3、0 ℃和100 ℃的规定:

在一个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4、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七、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温度和温度计》是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一课认真研读了教科书及教学用书,将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成四个层次:一是比较水的冷与热;二是观察温度计,认识其结构及原理;三是摄氏温度的读和写;四是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12.2熔化与凝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四、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水的三态变化学生是知道的,由此提出问题: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学习“熔化与凝固”。

(以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引入新课,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沪科版2017-2018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在线全文阅读。

沪科版2017-2018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99475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